商鞅变法12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想不出应该用什么语言去评点他。有人说他冷酷,我却不以为然我对他的,唯有深深的敬佩和尊重, 人做到那一步是需要勇气的,商君并非常人,不会不晓得变法后自己无可预知的命运。

在浩瀚的历史中,躲在角落里对着英雄们喋喋不休的人毕竟占了大多数,那黑衣海洋中的一抹白色,带给了西北大邦永恒的光芒。 生逢乱世,世人之间,仅存杀与被杀。法家治世,亘古至今。乱世当以法家治国,治世当以儒家治国。如今太平之世,当有法家儒家并存。 

商鞅,他完成了对华夏民族走向未来的规划,郡县统一,唯才是举,废除井田,开创阡陌,摧毁隶农贵族制。他明白那个时代的走向,他知道自己和吴起、申不害的努力代表着帝国时代的黎明,他要完成这一切,在剧烈变革的华夏大陆上,商鞅拒绝作一个看客,他选择将自己和变法紧紧捆绑在一起。 

初来秦国,他本有请人举荐之能,却毅然挥袖离去,独自一人,遍访老秦河山,待回来之时,他人变得黑瘦,形如乞丐。如此心高之人能做出此等举动,秦国的老士族做不出来,天下名士更做不出来。商君此举令人折服。 

初次颁布法令,秦国族人私斗,老秦人七百余人伏法,他独自承担了全部的指责与骂名。他心中明白,变法,不能有一丝徇情枉法,否则天下百姓,难以服从。他与秦公辩三日三夜,终于说服秦公,放手一搏。刀斧齐落,血染大地,法神未折其角,卫鞅执法大公! 我们对历史人物,总是停留在道义的指责中,我们只是记住了曹操的凶残和诸葛亮的忠义,我们只是记住了商鞅的无情和嬴政的冷酷,但是这些人真正做了什么,却不被人所关心。此举令我不解。

大义为何?何为忠义?诠释一个人的信,诠释一个国家的信,利于民,利于社稷,便是义。自古以来,改朝换代,当属家常之事,卫鞅虽是卫国之人,却心怀天下,卫国岂是施展才华之地?秦国若要卫鞅变法,便应守法,法无私情,商君行法,无情又有何错? , 商鞅来到这个本来贫穷得即将被诸侯国分吞的国家,只想让更多的秦国人过得更好,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富裕和强大。他得罪所有别人不敢得罪的人。包括他曾经的盟友,上将军公子虔;包括未来的国君,嬴驷,这个心气高傲的太子;包括老士族之首,太师甘龙。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结局,而是明白新法的成败也就决定着自己的成败。他不在乎历史说他是一个酷吏,他在乎历史记载了自己努力的结果。

忘不了,他深明秦孝公之大义,在那个时代,知音难觅,在他第一次为救师来到秦国,看到那个深明大义的“小吏”时,他和孝公的缘分就早已注定。日后二考秦公,深知秦公之虑。秦国变法,若无秦公,便无商鞅;若无商鞅,秦公定如前公,虽有豪情壮志,无处施用,秦国老族人固然有不屈之志,五国大军如至,又能奈何? 

他完成了一个穷国的崛起,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光荣。百里奚与秦穆公之治,纵使秦国太平,后世效果却并不见得,且志远不如商君变法。这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事实,也是历史给商鞅的最高评价,能够证明商鞅的,正是那个蓬勃发展,最终横扫六国的伟大国家。

男儿至此何憾哉。即使永远孤独,谤满天下,复何憾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