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三个“盛世”500字

2024-06-1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桓即位,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两次下令把田亩从15税1减为30税1,甚至十年多不收田租。他还把原来连坐亲属的法律和一些残损肢体的肉刑也取消了。景帝刘启继文帝位,下诏称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虽黄金珠玉,但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劝民农桑。这一措施,促使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秩序也得到安定。这就是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时间是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40年。  
 
 
“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执政期间以史为鉴,把隋朝灭亡作为警戒,选贤任能,惟才是举,倡导谏诤,广开言路,屡屡采纳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建议、俭以息人,刑罚宽简,轻徭薄赋,关心人民的疾苦,继续推行均田地制,致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物价下降,人口增加,整个社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发生在公元627年至649年间历史上被誉为“盛世”之一的“贞观之治”。  
 
 
“康乾盛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共执政133年,先实行将明代宗室藩王所遗田地改归民户所有的“更田制”,又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将丁银并入田粮统一征收,简化了税收,而且无地的农民可以不纳丁税,因此逃避徭役和丁税而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可耕地面积增加,人口增加到3.6亿,手工业生产也获得较快发展。然而由于当时闭关锁国,这一“盛世”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遂成为落日的辉煌。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