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今年5月12日,那场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但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在灾难面前低头,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多难也能兴邦。

地震发生后,当温家宝总理在灾区指挥抗灾,并在百川中学视察时,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粉笔字,这是给灾区人民带来信心,勇气和力量的箴言。

多难兴邦,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涌现出无数的事例。大禹在洪水泛滥的灾难面前,不屈服,不后退,建功立业,创立了夏朝。秦孝公在地处边陲、国贫民弱、诸侯纷争中,实行变法,最终使秦国强盛。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在俄罗斯比所有西欧国家落后几百年的贫弱情况下,积极学习外国的经验,进行变革,使国家得以强盛起来。邓小平在国家经过文革动乱,国民经济处与崩溃边沿的情况,毅然进行改革,使我国成为经济初步繁荣的国家。这不都是“多难兴邦”的最好真实写照吗?

灾难是必不可避免的,在灾难面前,人们会感到有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以激励人们的斗志,可以磨砺人们的品格,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可以积累成功的经验,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这种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人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可以使人有一种紧迫感,不轻易放过每一次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灾难是成功的催化剂,灾难也给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提供了机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与忧患,死于安乐也”。

让我们铭记多难兴邦这条真理,在灾难面前,昂起坚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