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铸就中华魂1500字

2024-06-0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男儿当于世,应具备四功……”殷殷寄语鼓励平旭同学复学认真读书,将来做国家之栋梁。此事经《揭阳日报》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它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涤荡着广大青少年的灵魂;它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青少年的心扉……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米粒,你是否给予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有一种精神,你是否获得了成功?”

雷锋的日记让我常常思索历史长河中的伟人,思忖他们如何在逆境中一步步坚强地站起来;思忖他们在与不公的命运不停地抗争;思忖他们流露出的一种精神。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2008年年初,我们国家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雪灾。大雪阻挡了我们回家的路,却阻挡不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阴冷的街巷,无数的人站在寒风中颤栗。第一次发现,这个春天,离温暖有着如此遥远的距离,黑暗笼罩下的城市死一般的沉寂。灾难,闯入每一颗不曾设防的心,凶猛而不着痕迹。

中国的南方,在应该花开的时候,瞬间失去鸟语花香的美丽,一座座本应丰盈的城市,一夜之间,变得满目疮痍,彻骨的寒冷,无边的黑暗。心,坠入无底深渊,万劫不复。

面对困难,我们依然反抗。看着那一批批的救灾物资,跋山涉水送到灾民手中,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写下坚强。那样漫长的归途,有一份坚持,有一份爱,亦有一份祝福,我们便足以忘却所有的风雨,铭记那些无名英雄。

2008年5月12日14时23分,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震动了整个中国,也震撼了全世界。虽然天灾是残酷的,但是我们也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因为,通过灾难,让我们看到了温总理在地震发生半小时后,就赶赴四川灾区视察,指导抢险救灾工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体现总理心系人民的心声和疾苦。“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现在我们要说: 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这句富有哲理的经典语录,成为汶川地震救灾的口号,鼓舞着全国13亿人民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也鼓舞着全国人民为振灾捐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谭千秋,生命的最后姿势竟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他用真谛诠释了师德的高尚;杜正香,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她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出她的学生;张兰,未救十米之外的女儿,却先后救出了4名学生,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惊天动地……是他们,是一群最平凡的人------人民教师。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用沉着、冷静、鲜血奏响了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用英勇无谓的心铸就不朽的师魂,谱写了最美的诗篇。

在大灾大难面前,13亿中国人和无数海外华人华侨共铸了不倒的长城。生活的家园可以震倒,但精神的家园绝对不可以倒!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并迎来8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要出席开幕式,16天的精彩赛事,中国运动健儿勇夺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位。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其中饱含了国人多少期盼。

1993年,我们怀着满心的希望踏上了申奥之旅,带着希望,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胜利的天平并没有倾向我们,我们第一次申奥宣告失败。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我们并没有灰心,我们更加努力,我们做了更多的准备。2001年7月13日,我们又一次踏上了申奥的征程,迎来了一个决定北京的时刻。最终,北京接连战胜大阪、巴黎、伊斯坦布尔、以及多伦多,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这难道不是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吗?

“人有精神,何事不成?”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啊。但是,想做到如此,又谈何容易?不过,只要我们有坚持不懈、坚强不屈的精神,什么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了。

多难兴邦,在逆境中成长,在磨难中铸就不朽的中华魂!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