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1600字

2025-01-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无论时光怎样变化,总有一股强大的引力,一个个万籁俱静的深夜,作用于家乡和我之间。这股引力没有在时光流逝中减弱,而是愈发的强烈。那是一团火,对家乡的眷恋、朴实浓烈的故土情怀、追求美好事物的原动力。

堰沟坡上两少年

当白雪闪动着阳光的晶莹,当门联映红了孩子的脸庞,当农家的厅堂满桌佳肴,当新年的炮杖此起彼伏。农家地炉灰烬下的那一团火种,已经穿越了漆黑寒夜,燃成了一团熊熊大火。

多年后,依稀记得那样的场景:两张并排的方桌,四周围着条凳,家族的男女老少围席而坐。烫酒的铜壶压着通红的火灰,经常是桌上欢笑正盛,忽然扑哧一声响,幽蓝的火苗已蹿出酒壶两尺余高。眼疾手快的兄长赶紧灭火护酒,桌上晚辈笑道:酒已煨好,快些满上。凭借孩子们味觉经验,无法理解大人们一口吞下辛辣滚烫的烧酒后,为什么皱眉、吁气,看似痛苦,却又是一副享受、满足的表情。后来我知道,那杯酒有着别样的滋味,一年的酸甜苦辣皆成过去,烧酒入口心里暖,来年的期待和盼头都在酒里。

可在晒金坪的李家,团年热闹并不是这个节日的重点,而是吃过了团年饭后上坟祭拜先人,以及晚辈对晚辈的训导说教。先祖原籍哪里?又是如何来到今天的晒金坪、楠柴沟等地开枝散叶?先祖们安葬何处?留下了哪些家训家规,后辈怎样做才算延续了本门的家风,不辱门楣?说教和祭拜这两件事往往是同时进行。上亮祭拜的蜡烛、鞭炮、纸钱都已备好,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傍晚,山村上演了一场壮观的出游。上亮的地方主要是清水河对岸的堰沟坡,坡上有棵参天的桂树,站在清水河对岸我家门口,遥望对面的堰沟坡,农舍渺小如拳,而那棵枝冠茂盛的桂树却如一柄蒲扇立在坡上。至今记得和堂哥一起去堰沟坡上亮的情形,一拨人还在路上,远处树林里已响起了炮声。路上多有村头村尾的人碰面,大家互道一声新年祝福,或结伴而行,或就此分路。待得天黑,上亮的人已多半赶回,寂静的山林烛火点点,与村里万家灯火遥相呼应。堂哥长我一岁,既是兄弟又是最好的玩伴。那一次,伯伯们为了考验我兄弟的能耐,让我二人结伴去堰沟坡上亮。兄弟俩在密林的荒草树丛中找寻安葬着先人的坟茔,无奈,村医文昌和在鬼故事里描述的情景偏偏要在此时闪出脑际。胆怯的自感身处之境阴森恐怖,恨不能丢下手中蜡烛纸钱逃跑脱身。年少的堂兄虽也感到害怕,却安慰我道:咱们纸没烧、亮没上,哪能走?这儿埋的咱们太爷爷,不要怕…这一句话仿佛让我恐惧消去了大半。兄弟俩跪在太爷爷的坟前,焚烧纸钱的火焰照亮了太爷爷青石垒就、覆着荒草的坟茔。火烛闪烁中,那坟茔就像一座历经了岁月沧桑的老屋。人间欢度元旦,埋骨青山的故人想必也在过节吧!那个从未谋面的太爷爷与他两个后人此时只隔着一抷黄土。音容笑貌,晒金坪一带的口碑佳话一一通过伯伯们言传,活现在两个李家少年的脑海。

天色渐黑,漫山火光点点,从堰沟坡返回的时候,桂树下面那户农家的老婆婆看着打晒金坪过来的两位少年,点头微笑。那一次,十几里的山路我竟不觉着累。一条清水河,一边堰沟坡,一边晒金坪,先祖与后人,过往与未来。那棵参天的桂树一定是这片土地上最静默的看客。迈着轻快的步子,堰沟坡上走下来两个少年。

说书村医文昌和......

深冬的寒夜,大雪封山。夜下的村庄好似一头卧雪安睡的耕牛。但在农家的瓦屋里,却是另一番情景。地炉的柴火熊熊燃烧,照得满屋通明,男女老少围着火炉,这样既能省去一盏油灯,还能安安稳稳享受炉火的温暖。木门吱呀一声,夹裹着刺骨的风雪,村医文昌和推门而入。

此人高大魁梧、嗓门洪亮,外地有个响亮的名号—说书村医,这个名号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似乎有着一口名副其实的铁齿铜牙”一亮嗓,声音能穿几条沟、几道坡。一张嘴,话匣子就像晒金坪的清水河犯了洪,滔滔不绝,一发而不可收拾。肩挎一只褐色药箱,行医乡里。当时的晒金坪地处偏僻、缺医少药,这个嬉笑风趣的郎中是人们驱疾治病的指望。村民但凡犯了病又实在扛不住时,就会差人去三队的半山腰请他人们夸他手巧、药灵、心善,无论是漫山遍野采挖的草药,还是随身药箱里的药丸,加上他绘声绘色的手势,恰如其分的神情、言辞,总能让患者心气儿平和,病痛早愈。贫穷人家治病拿不出钱,照旧是有求必应。都是一个村儿的相互帮衬也是应该”用一句暖人心的话将乡亲的千恩万谢挡回。

那一次,医治了一位病人后赶路回家,路途中天色渐晚,风雪交加,便到一处人家借宿。文昌和的来引起了孩子们一阵欢呼雀跃,孩子们知道,只要他一开口,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好听“古今儿”表伯欸,表叔欸,快给我讲‘古今儿’孩子们争抢着紧靠文昌和围坐起来,只见他咂下几口酽茶,清了清嗓子,便开了腔。

娃儿们先给你说个谜—四川来了个黑狗子,趴在火炉上烤肚子。猜猜看是啥。孩子们摇头晃脑、七嘴八舌,一句我一句的猜起来,恰在此时主人家接过文昌和的茶杯为他添茶,一个娃儿看着火炉上方一个圆肚的冒着热气的吊罐,尖叫起身,伸手一指:就是这个!文昌和哈哈一笑:算你聪明,接着又道“娃儿们可知道那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虽有七十二般变化,可为什么变不过三只眼的二郎神杨戬呢?孩子张大着嘴,痴痴地望着文昌和。其实,最让孩子们痴迷的还是文昌和的狐仙鬼怪故事。寒冷的冬夜,门前屋后的竹林树丛,山川起伏间的沟壑涵洞,孩子们想象中一一幻化为故事中瘆人的情境。仿佛村头的竹林就是故事中那个忽闪着“鬼火”所在

行医济世的文昌和后来去了哪里?众说芸芸,今天人口渐稀的晒金坪仍有人时时念叨当年那个说书村医文昌和,念叨他把欢笑带给当年那个没有多少消遣和娱乐的晒金坪,念叨他巧手、灵药和善心。

卡车司机龚长生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刚刚从山头洒下一缕朝阳。村民们扶老携幼,由村头的渡船过河,此行是要庆贺本村走出的第一个司机龚长生。本村二队的青年,据说年少时的龚长生胆大顽劣,经常发动村中的孩子将新奇冒险的点子变成整人的恶作剧。于是邻居的埋怨、家长的责骂成了家常便饭。后来这个孩子参军入伍,几经辗转,居然当上了卡车司机。要知道,生在那时候的晒金坪,能有这样的造化,无疑是光耀乡里的大喜事。村民们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的要以隆重的仪式为他壮行祈祷。当年那个并不招人喜欢的顽童仿佛一夜之间懂事了长进了也许正是共饮一河水,同住一个村的浓浓乡情,让大伙儿再次面对这个青年的时候,每个人的笑脸都像向阳一样绚烂温暖。那是怎样的心情呢?晚辈对后生的自豪,同龄人对伙伴的羡慕,孩子对兄长的钦佩。而这所有的情感都基于这个青年与大伙出自相同的家园—晒金坪。大伙儿将一团红布扎成的花束系上车头,扶持着,一个一个都上了车厢。隆隆鞭炮声中,卡车的引擎轰鸣作响。那个没有喧嚣的村庄,机器的轰鸣响彻清水河的两岸,一个依靠耕牛和犁铧生息的村落走出了一个驾驭机器的后生。

那一天,一辆卡车满载着晒金坪的乡亲,山水之间的黄泥土路上驰骋。也就是从那时起,一批批晒金坪的少年追随着龚长生的足迹,翻山过河,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之后他把带着外地口音的姑娘领回家来见了爹娘,再往后,有的就像奔涌的清水河,流向了山外的大江大海,那里找到归宿。

今天,堰沟坡上的少年都已长大,文昌和悬壶济世的药箱已经尘封,一批又一批的龚长生”投向了守业发展的沿海前线。一个最为形象的变化就是当年映照了这一幕幕旧事的清水河在几年前永远的沉入了库区的一片汪洋里。脑海里时常浮现出那个以火为灯的年代。老家的地炉里,将未烬的炭火用炭灰掩埋,一如油尽的枯灯,完全丧失了光、热作为火的形态。惊讶,那一团火在漆黑的寒夜静静蛰伏,真的能在次日—年三十的那天燃成一团熊熊大火?

当年的一切都如那一团蛰伏的火种,已经埋进了80至90年代晒金坪一带孩子们记忆里,埋在每个人的心里。灶膛熊熊的柴火,大伙儿相拥的炉火,纸钱焚烧的祭拜之火。无论将来走向哪儿,处于困境时,将燃成一团烈火,给人勇气和力量;迷惘彷徨时,将点亮一盏心灯,给人以指引和启示。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