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1000字

2024-06-1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中国现代史的大门是伴随着列强的炮火开启的,炮声中,国人开始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即使他们曾屈辱的签下代表着失败的条约,但他们塑造了另一种中华魂——玉碎精神。

当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驻台湾将士耳中,他们愕然。“宁可战死而失台,不可拱手而让台”曾是他们的决心,我不知道他们在受令离开时是怎样的心情,伤心、痛苦更多的还是无奈,他们未伤一兵一卒,但我知道,在他们心目中,一定更羡慕那些战死的兄弟,他们宁愿玉碎,也要留下残玉的光泽。

我仔细的翻阅字典,我想知道“玉碎”的含义,我只查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它未免太过华丽。玉碎,它不同于中华五千年积聚的牺牲、奉献和爱国,它也许只是发生在小人物身上,根本不会载入史册,却同样会谱写出华丽的诗章。

在中国最灰暗的时期,当我们的祖国被肆意蹂躏,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团结了起来,我们高歌着“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此时,我不愿再歌颂那些敢于牺牲的勇士,他们已经留下了永久的美名。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不伟大,甚至会为了私利勾心斗角,在这一刻,他们一起站了起来:

一九一九年,中国巴黎外交失败,激起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我的历史教材中,以一“商人罢市”草草盖过了商人的功绩,他们在店口贴上“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想想看,若不是这些爱国的商人,任凭那些学生再游行,再闹事,又有什么用呢?这难道仅凭一个“罢市”就能概括的了。

在外商纷纷到来的时候,的确,他们对中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跟“洋人”合作,不仅会得到效益,也许还会间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个商人,珍藏了一个玉碗,无价,每一次搬运,他都要安排几个人慢慢挪动放碗的桌子,一个境外的合作伙伴,来到了他的家,几乎是一眼就看中了那个玉碗,他想向主人买下来,主人笑笑,干脆送给你好了。外商喜不胜喜,主人走向外跟几个家仆吩咐了几句,四个人,小心翼翼地向外抬碗,到门槛的时候,有一个人不小心绊倒了一下,玉碗粉身碎骨,主人当场心疼的晕死过去,结果当然不了了之。

后来,商人的儿子才明白过来:是父亲让仆人到门槛的时候跌倒。父亲告诉他,这是国宝,即使把它摔碎了,也不能交给外国人,这是一个商人,一个中国商人的爱国准则。而这些,正是玉碎精神的解读。

关于中国,关于现代史,本来就是和着血和泪的心酸记忆,我们的先人,他们失去了奇珍,却保留了中华根,有朝一日,我们要向世界呐喊:你们夺走了圆明园,却夺不走我们的民族责任感,即使留下的仅是玉的粉末,我们也会把它垒成高台,期待吧,我们的——

中华民族!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