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方如写《这个世界需要你》11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面临高考的学生出生于1990年代初,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比当年的我们更聪明、更广博的一代人,因此,我觉得主要是得益于今天信息渠道的更方便、快捷。然而多、杂,还会意味着他们接受和消化一些信息的随意、混乱、标题党。因此,我觉着这个高考题目不错,因为这是个最基本的问题,无论怎样的一代人,高考都是人生的转折,是成长路上的里程碑,设路障与此,我理解是要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个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读中学时,老师曾领我们做过一个游戏:蒙上一个同学的眼睛,再请其它坐在座位上的同学悄悄走掉一个。然后,摘掉蒙眼者眼罩,请他猜,这一屋子的人,少了谁?对当年的我,这游戏是残酷的。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绷直的身体,还有心底满满的紧张。

  意识到自己被周围的人需要,是件无比幸福的事。然而,成长的艰难,恰恰就体现在这种幸福感的日渐流失——比如,小时候,在家里,父娇母宠,更加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亲朋好友,但总有一天,你要去到新的环境,要在一大群和自己一样也曾满满地被宠爱和肯定包围的孩子们中间,去重新审视自己;比如,读书后,你发现了自己的擅长,用心钻研,获得肯定,但若想更高、更好,你必得进入到和你相近甚至比你更高的人群中,去验证、磨练;比如,对自己,你一度自信满满,却遭至了两手空空;对朋友,你诚心相待,却换来诽谤、背叛;对所谓自己曾不齿之人,有一天,你竟然发现,他远比你承受得更多,承受力更强,更值得你敬重……这世上有太多的悖论,许多时候,你面临困境,并不全是因为自己的渺小,更因为,这世界的博大。

  我国古代,儒家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治国平天下”、道家讲“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佛家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渺小的个体,和周围博大的世界相处,是所有的人都曾面对过的,永远的难题。“得意信儒,失意崇道”,时至今天,在不同的情势下,我们也总能在其中咀嚼出让自己受益的永恒意味。

  这世上,我们每个人,攥着拳头来,又撒了手去,依我个人浅见,成长,就是一场我们的手势逐渐从攥紧向撒开靠拢的过程,就好像那则年少时的游戏,当年自己惧怕参与其中,是因为觉出了个人在世界面前的渺小和脆弱,而此刻,快四十岁的我,开始懂得定位自己的需要和被需要——比如,倘若再置身其中,我想,我还是会在乎的,但绝不会像当年那样,在乎那满满的一屋子的人,更不奢望自己会被那屋子里所有的人在乎。现在的我,开始懂得,用心,做自己该做、能做的事,求自己,该求、应求的果。懂得,只有“所欲不求大,”方可“得欢常有余”。

  作者:方如,本名侯春茹。在多部杂志中发表短篇小说50余万字。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短篇小说奖。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