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报张彤写《这个世界需要你》900字

2024-06-1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感觉今年的作文题相当有难度,它的“难”在于开放性。我是差不多二十年以前参加高考,印象中那时的高考题还是会给许多文字材料,就给出的材料写议论文,相比之下,今年的考题需要更多的想像力。

  “需要”是价值的体现,被需要往往还意味着责任。假如每个人都知晓自己是“被需要”的,可能世界上就会少了许多戾气。试想一下,河北的车手李启铭,陕西的钢琴家药家鑫,假如都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责任,是不是就会避免出现令人发指的悲剧?电影《最爱》里,赵得意与商琴琴身染热病,生命随时可能终结,但一场彻骨的生死恋让他们有了活一天就要美丽一天的愿望,两个不久于人世的人,可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遍撒喜帖,互相的需要让他们有了生存的勇气。

  世界就像一部伟大的机器,每一个个体都是这部机器必不可少的零件。我们不仅要明白自己的价值,更是得正确寻找自己的位置,合理地估量自己的价值。中国的诗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时,往往已经怀揣着愤懑,而其实这愤懑往往又来自于人生价值的偏移。假如宋徽宗赵佶仅仅是一个天才的画家,不仅不会把自己的人生和江山社稷搞得那么不堪,还自会万古流芳。在大宋江山的话语体系里,皇帝当然是比画家更“被需要”的角色,但是赵佶的艺术家头脑中承载不了这么多的需要,所以他被“需要”击垮了。

  上至国家社会,下至班级街道,也都应是一部机器,这部机器能否运转自如,则要看决策者能否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自己的“被需要”。某知名企业曾有一个登上哈佛管理学院的案例:该企业的生产线,凡有因人而变的改进,如哪道工序不合理,员工提出来而被采纳,这项革新就会以该员工的名字命名。需知这种改进往往小到一颗镙丝钉的长短、位置这样的细节,在整个的工序中或许原来微不足道,但这一制度激励了员工,让他们知道,即使现代企业拥有如此庞大缜密的生产线,一线工人的创造性仍是珍贵的必需品。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这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句,经由徐志摩翻译,即拥有了东方哲学的空灵神韵。一粒沙子里藏着整个世界,一朵花尽管不起眼,却是蝴蝶的天堂,这难道不是说出了人生最大的机密吗——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困,机巧或者驽钝,你就是一个世界,世界需要你。

  作者:张彤,青岛早报文娱部主任。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