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搜索:

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
拼音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简拼 mzys
基本解释 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详细解释

  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释义]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语出]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辨形] 名;不能写作“各”。 [近义] 理直气壮 [反义] 理屈词穷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结构] 联合式。 [例句] 拾金不昧是~的事情。 [英译] right titles and proper words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路问孔子:“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分。”子路说:“老师,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说:“你真鲁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教化不兴,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后以“名正言顺”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成语故事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做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转而为司寇,管司法工作。这样,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孔子五十六岁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点击查看详细]
站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