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1500字

2024-06-0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窗外,风声特别大。北风那种呼呼地响,气温却异常地高。  
  月儿的目光突地落在了窗台下面的那架古筝上。一块非常普通的碎花布盖在上面,上面落下了不少的灰尘。  
  月儿已经记不起有多少日子没有弹琴了。她轻轻地抖去碎花布上的灰尘,顺手移过那把有些褪色的小木椅,在古筝前坐了下来。  
  小屋里的一切都是极其地普通,没有一样是昂贵的,耀眼的。素白的窗帘缀着点点绿意。立式衣柜上放着一束红色玫瑰花。书桌上除了笔记本就是薄薄的书,厚厚的大本都搁在书橱里。荧白的灯光照在并不光滑的墙壁上,柔和得像月光一样。  
  月儿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装饰,简单,静雅。就像她身上的衣服,没有珠光彩饰,没有华丽光艳。就像她的长发,直直地,安静地,垂在两肩。  
  月儿抬起雪白的双手,停在空中好几秒钟,一下子不知要弹些什么。她把手轻轻放在两腿间,眼睛盯着琴弦发愣。  
  灵箫走了快有五年了吧?一点音讯都没有。  
  月儿突然像想起了什么,重新抬起双手,纤纤细指开始在琴弦上滑动起来。很多时候,她总想像那些大钢琴家一样,摇头,晃脑,摆动腰肢,像蛇一样扭动双臂,像流水一样滑动十指。很多时候,她总想苦练那些世界名曲,里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贝多芬的《致爱丽丝》,肖邦的《夜曲》。  
  曾几何时,月儿一度钟爱于一首名不见传的《江河水》,悠扬,清亮。在芜杂的闹市中,有这么一缕清纯之音,如同给慵懒的身心注入一股清风。一股无杂无染的清灵之水,带着如珠如玉的清越之声,滋润浮躁的街市,濡湿浮躁的心灵。这清纯的曲子,带人穿行于山水田园,徜徉于江河湖海。这是一种心灵的放飞,一种联想的愉悦。  
  可是,月儿偏偏疯狂地喜欢上了《昨日重现》。  
  灵箫走了快有五年了吧?一点音讯都没有。  
  灵箫送给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昨日重现》。那是一个夏日的夜晚,晚风习习,拂窗而入。月儿正在音乐声中读张爱玲散文集。“很喜欢音乐,是吗?”“是的。”“喜欢哪种风格的?”“偏爱于带点忧郁色彩的。”“有一首曲子是我之最爱,你听听看,如何?”“好的。”  
  一会儿功夫,一幅画面在月儿面前徐徐展开。她关掉自己的音乐。画面上,金黄色的落日余晖下,音乐声缓缓响起。月儿莫明其妙地掉进了这深沉地旋律里,像有一块大大的磁铁吸着她一步一步往下沉,往下沉……  
  一遍,二遍,三遍,月儿反反复复地听着。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了自己,没有了时间,只有这深沉的旋律把她牢牢地包围。  
  很久以后,月儿才知道他叫灵箫。一个喜欢吹箫的男孩,一个欣赏《神雕侠侣》中郭靖 的男孩,一个向往天空的男孩。  
  很久以后,月儿才知道灵箫深藏着一个故事,一个忧郁的故事,一个关于《昨日重现》的故事。很长很长,灵箫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才把这个故事讲完。月儿为了这个故事,陪着灵箫走过了三年的美丽时光。互相倾听,互相抚慰。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故事讲完的那一天,灵箫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消失得让月儿措手不及,消失得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  
  灵箫兴许是寻找吹箫的人去了,兴许是在他的《昨日重现》里守候他生命里的月儿。  
     
  从此以后,《昨日重现》的琴声每天都会在落日余晖里从那间简朴的小屋里传出来。  
  从此以后,月儿发现自己深藏着一个故事,一个忧郁的故事,一个关于《昨日重现》的故事。  
  夜色开始模糊了月儿的视线,她不想起身,不想开灯。十指依然在琴弦上来来回回地滑动。月儿已经记不起是在哪一天,她可以在黑暗里弹奏这首《昨日重现》。  
  夜色渐浓,琴声挤出窗口,穿过呼呼风声,刺破沉沉黑夜,一直往前飞奔。遥遥天际,月儿仿佛听到幽幽箫声由远而近。她心头一惊。  
  突然,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琴声戛然而止。月儿拢了拢长发,用碎花布盖好古筝,走出了小屋。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