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900字

2024-06-2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

起先我是听说过这本书的,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对其产生很大的兴趣。突然有一天,我看见了一篇书评,书评中提到了一个片段,讲的是钱锺书先生乘着杨绛先生睡着时,用墨水在杨绛先生脸上画了一个大花猫,不想杨绛先生的脸皮竟然比宣纸还吸墨,怎样都洗不掉,也只能哭笑不得的罢了。

我突然就被这个情景所打动了。那时,杨绛先生和钱锺书先生已是临近黄昏的老人了,却还是能对生活充满热情,为生活增添乐趣。

于是我找来了这本书。这本书也不负我的期待,朴素淡雅的语言像是幽幽小径旁的一弹流水,清凉透彻的流进心间,却将那种家人间的互动写得像流水旁的花儿氤氲的香气。书中描述了杨绛先生的简单的学者家庭,却总充满乐趣。钱锺书先生偷偷在女儿钱媛的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外号,钱媛会将各种杂物堆放起来,以断了钱锺书先生的“后路”,把他“锁”在缝隙中…………使我忍不住想发笑,柔和了眉眼。

其次,我还被杨绛先生那种淡然的心态所吸引。杨绛先生在世105年,经历了中国的衰落与崛起,却感到岁月对她好像是极其温柔的,未曾留下许多印记。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多少文采并未散尽,却饱含屈辱,背负冤屈逝去的伟大学者,而杨绛先生却一如从前,抱守本心。杨绛先生在书中称自己和钱锺书先生是“旧社会知识分子”。他们被那些蒙住眼睛的人批判,被他们称作“牛鬼蛇神”。可杨绛先生却并不自怨自艾,抱怨这世道对自己的不公。她只是如隐于姹紫嫣红中的一朵雏菊,暗自闻其香。这期间她与钱锺书先生看了许多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不理会窗外的喧嚷。杨绛先生的内心是如此强大!甚至在《我们仨》中也并没有对文革期间的生活进行大篇幅的讲述,总共不过两页纸。好像这只不过是在她的人生的画卷中不起眼的一株杂草罢了,并不在意。

有人认为杨绛先生总是像站在局外冷眼看戏的人一般,而我却恰恰相反。我认为,杨绛先生正是把自己当做局中人,才会这样淡然处之。她正是每一点滴都真正品味过了,才在落幕后手持茶盈细细品茗。所以,在丈夫和女儿都离她而去后,独自与时间作伴。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读完这本书,我有了很多从未有过的感受。人生不止于长度,不限于深度。不是每一件事都要轰轰烈烈的起,轰轰烈烈的结。但是却要如嗅花香那般,吸入鼻中,沁于肺腑。世界多纷扰,我们应以平常心看世界,宠辱不惊,坐看花开花落。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