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伊人?一方何处?
哲学中有过激烈讨论:希望么,现实么,这一吵啊,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古雅典到马克思,绕了一大圈,在我看来,所以一切的辩论都是在一步步将人从迷茫的思绪中拉到有形的现实里,世界愈发清晰了,唯物主义批判着心外无物,李太白捞月,王阳明闭眼后世界大空似乎都是无稽的,应令人耻笑。
可或许,他们只是在追寻心中希望的路上呢。遁入红尘,镜花水月,在现实中追忆希望,方为伊人,是曰一方。
地藏菩萨度化人的方式尤为特别,为人,为鬼,为天龙人或神,他会变成与你身份相同的等位身去接近你,你是君王,他也变为君王,你是乞丐,他也变为乞丐,亦他只诸苦厄于世,便以等位身度苦难,不难看出,在宗教信仰的角度,现实中深藏着希望,希望不高高在上,希望与等位身与你同在。悉达多三十五岁随空,第六天魔王以恶徒,美色,家人逼之,但佛亦真诚,可见也警示人们,在现实中追寻希望,方可成达,这多少牵挂,挫折不正是残酷的现实逼着你去放弃心中纯净的一亩三分地吗?
现实与希望本就想通,相依,人们应该对希望抱有冲动,期盼与向往,最美好的,是理想。其美好所在,即是人心对他的溯游寻之,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介甫的话语很有说服力,为美好的希望的追求尽吾志即可。人为什么要活着?便是大半有希望在驱动着,面对冷漠的现实,希望总是美丽不可方物的。
天上月是水中月,眼前人是心上人,现实也是镜花水月,很多人走过,只留下一场经历罢了,与梦有何异,而梦与现实不同,因天上月远而不可触,水中月太近可捞,眼前人芳年褪去,心上人日益思念。看,浙江就是希望。
可镜花水月也是个中性词,缘故就是许多不切实际,脱离现实,有违背人类道德的存在,人还是活在现实,希望不可能成为人们的一切,亦不能成为一人唯一的支撑,过分夸大希望亦是不对的,是不能被社会理解与接纳的。
伊人,还是要追,一方,还是要去,把持住心中的希望,在现实中,它亦是财富,也可以是人生的高度,合理的镜花水月也能在精神层面为人创造纯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