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仅在一念之间 ——读《择生与择死》有感800字

2024-05-2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读了《择生与择死》这篇文章,阐述了作者对于司马迁在接受宫刑后,毅然选择活下去,只为了打破平民写史,在当朝的监视下,还是写下了这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史记》。

而屈原,身为诗人与政治家的矛盾身份,使其一直在二者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能够平衡二者的方法——死,与自己最爱的诗一起,投身于汨罗江,的看法。作者认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杰出的死里”。在五千年的沉淀里,沉淀出的并不是尸骨,而是中国式的生命。这也引发了我对生死的思考,后世之看到了他们的成就,而从未想到过,他们是处在怎样的情况下,而选择生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正如司马迁所言,而他所追求的就是,身为皇家的史官,就应尽自己的义务,而他的死,就如蝼蚁一般,渺小而不可知,所以他选择了苟且于世,正如他在任安接受临刑前,还以自身与各诸侯的遭遇来以表对其的同情,他也以前人自鉴,发奋地写作《史记》,这只是因为他视《史记》为生命,“李陵之祸”时,《史记》草创未就,为了完成《史记》,他忍辱而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所以他选择了生,是因为有他只爱的文学所支持。而每个人面对死并不是全如司马迁那般择生,当死亡降临到屈原身上,他却选择与自己挚爱的“诗”投身于自己挚爱的楚国山川,与国家同在。忧国忧民的心是他一直成为政治与文学的矛盾体,只是在最后,他选择了对二者最为公平的方式——死。二者面对死亡,有着不同的抉择,而这个抉择也同样择选了各自的人生,而这对于我们也是同样的,虽然我们面对的不是生死,面对的是人生的另一个转折,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即将面临的是高考,虽然还有一年,但我们毕竟已经选科了,不久就是面临这个问题,而面对这个问题能否从容对待,对我来说可能也是这个挑战,希望到时候能像他们一样选择的无愧于自己。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