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90后”的一代11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感到很奇怪,我最讨厌的事竟然是走在克拉玛依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也许这真的有些可笑!可是我一看见那些在路边乞讨的人,就会感到深深的内疚。因为我并没有能力帮助他们,他们真的可怜到连饭都吃不饱,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弱者就要饿肚子。可是,相比起他们,我们这些“90后”的大部分人不感到自己很奢侈吗?呵,往往为了吃的东西不和自己的胃口就甩脸子。是,我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精贵得很是吧!有些人在学校也摆着小公主,小王子的架子!不就有几个臭钱吗!神气个什么!大家都一样,只不过是命运不同罢了,但这也是不能定的呀!  
  我坚信后天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不管家里是否富裕命运都会有两种结果:家里富裕的也许会立志向父母一样,就会走上正轨,反之这种人好吃懒做也会堕落下去。然而,家里并不富裕的也许不甘堕落,会发奋努力摆脱现在的命运,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但是也不一定,有不甘堕落就有甘愿堕落的,他们将会继续贫穷下去。  
  而中国的“90后”能做到前者的太少了,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可是这个现状,能够达成我们前辈的心愿吗?现在最常见的事情就是,学习好的社会实践能力不行,社会能力强的学习又不行;学习好的身体素质不行,身体素质好的学习也不行;这些东西都好的品德不一定好……当然我是有些罗嗦了,总体来说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现在学生的总体素质不好,“全才”是越来越少了!  
  对于这些,我作为一个“90后”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国自古代起就视读书科举为最重要的事之一,曾有“十年寒窗苦”之说,还有无数的勤学之例,我小时候就读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当时有的可能只是敬佩这些勤奋之人,而等到现在有了自己的主见、社会观与认识之后,就开始觉得这是一种毒害了。昔日鲁迅曾就“二十四孝图”及其典故作文批判封建主义毒害并收录于《朝花夕拾》一书, 这也启发了我,所以今天也斗胆批判一下一向被宣传的勤学精神。不说别的,就先说那有名的“头悬梁,锥刺骨”就曾无数次被我们的老师奉为榜样。首先,对于学习我并没有反对,但是学习要以自残为代价吗?这样学习不就学傻了吗?退而求其次,难道我们青少年不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吗?每次,这都与老师的“至少几点睡觉”相悖论。在我心里,我真的很无奈,只能“阳奉阴违”了。看看现今的美国已经开始大型改革教材,决心从小做起,把每一个美国人培养成世界人,而中国呢?世界500强的企业哪一个不是专攻一门,只有针对性才能让你精通从而有用,知识是先“博”后“渊”的,可我们的教育好象正好反了。 毛泽东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他志向远大,博览全书,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可人家就是偏科,大学时数学常常不及格,但人家不照样成了国家主席吗?  
  我想说的就这么多,我真的不希望着我们这一代耽误了国家的发展,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从自身做起,我们一定要努力,人只活一次!不能白活!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