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一节的内容,我开始对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有了大概的了解,文中作者主要讲述他的作品是如何写成,观点和方法我非常认同。
首先,大量积累素材,从身边的能够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一切开始,比如:花草树木,天空水面、地理风貌、人文情怀等等,作者指出:不需要把此刻所有发生的东西,太刻意的去观察,看到这,我认为很合理,就在此刻,5层楼高的树叶正在被风翻动,楼下的酒桌坐满了宾客,一股浓浓的酒菜味从窗子窜进来,妈妈倒在床上,斜着身子看电视,后面一栋楼房的妇女在阳台山晒衣服……这些活动多某些主题来说,很多都是不相关的,能观察得到,可以先记录下来。第二个关键点是不能可以刻意,观察事物应该用心和感觉,不是像学习某项技术,需要记住每一个步骤,就算记下来,这样的东西也是缺少灵魂的。
然后,是选取适合的素材,根据想要表达得情感,脑子里自动会出现一系列有用的素材,因为它们已经被作者的情感归类了,需要时,那一类的素材窗口自动打开了,一切来的生动自然。
最后,是坐下来,安安静静的以一种固定的线,串起零散的素材,这根线可以是时间,可以是人物事件。
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也很想运用到我的写作中,开始收集素材的步骤就把我给难住了,作者当时为了能写出好的作品,周游世界,而我的活动轨迹最多去别的城市旅游一次,最长不过7天,每次回来,除了累,没有太多的感觉,这是不是代表我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者呢?思来想去,有些电视剧都是以小人物为故事主角,比如:老舍,他的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都是在某个特定建筑里发生的故事,写得也很好,如果自己没有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很远的地方,观察身边的事情,其实也能发现独特的素材。
第一条解决了,第二步和第三步是要靠自己运用素材的能力了,目前,这也是我正在练习的部分,有时候,我会分不清什么是主线的副线还是无用的枝干,常常写着写着,认为有意思的事情,值得谈一谈的话题,都会集中在一起,殊不知,把它们分分类会更好。
对我来说,应该多加强主线的意识,练习这样的技巧,可以多看看书,多练习练习不同的写作风格,有些作家的文字像诗歌一样优美,有些作品像梦幻的风,我读的书不多,和学识渊博的人讲话常常有些吃力,他们的语言很有艺术感,而我自己的是大白话,听的人觉得无趣,我说的也很费劲,这种问题,我认为可以靠多读书,多接触优秀的人来提升自己。
《金蔷薇》的作者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强调他的主张:对自然的热爱,对和平的热爱,和对人类的担忧,我认为这就是他写作的主线,他的所有经历,只要是触动这类话题的事情,他都能条件反射一般拿出来运用,我的主线和他不一样,具体是什么?是怎么生活才算幸福?还是主张自己的活法?还是养成一种生活的态度?
脑子里没有想明白的地方,写不清楚,说不清楚,可能慢慢的尝试,以后的某一天,会有可喜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