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看到这句话恐怕最先想起的就是儿时牙牙的童音,那时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跟着妈妈鹦鹉学舌地念。直到现在《三字经》最熟悉的段落也就是此言吧。
涉世未深的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了解也不过就是从电视网络上得来的极端新闻。美国纽约丧心病狂枪杀30学童的瑞安·兰扎抑或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他们仿佛就在我身边却又遥远难抵。对于前者为他感到不耻却无法亲自制裁后者我们会感动却又有多少人能成为这样的呢。这冰山一角对这个社会而言是少之又少。我们本善的性终是会在相远的习中背叛。
老舍曾说过,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生活即是如此,即使跌宕起伏崎岖难行却是生活必须所经历的。我们在这世上,都是匆匆过客一场,会有无数人与我们擦肩邂逅。
日子却像一杯苦茶,最初浅尝不禁皱眉但最终仍然热茶散凉发出悠悠茗香。我们在挫折中将狂妄任性的尖锐棱角磨平整,以圆滑的态度面世。但最里面包裹着的“真我”是不会随着时间甚至死亡改变的,只是被各种不同的“身份认同”缠得面目全非,最终一切灰飞湮灭后只剩这个“真我”才是真正的自己,大概也算是人之性本吧。对于很多事的偶然都可以算是自己的潜意识真正意愿或者天性使然,并与一生相伴。它可能带你去追随西北大漠大鸟的凄鸣,也可能是江南湖畔纸鸢的灵动,甚至你就这么“隐于市”,一品小巷青石路边的湿檐。
你想要行云流水般的潇洒过此生,又是风波四起潮流暗涌,却不明白真正的自在是知晓从缘得失,懂得随遇而安。生活需要的是技巧而不是那些感性的句子和苍白的感叹。有人言最好的出路也是走极端的出路——去死。这样便不用看世态炎凉也不必机关算尽。但如此极端沉默的路踏上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从小很多人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先是父母然后老师,他们的话的确是使我们不犯太多错以及减少不必要麻烦的好“道路”,但他们又何曾明白心高气傲的我们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心理呐。
以及以后来自社会的压力,这种种的“应该”加在我们身上最后成为一条背负重大责任的枷锁。它锁住了我们身体深处的“自我”,使我们失去自我感。一生中寻寻觅觅,跌跌撞撞在岁月长河中流浪。月亮在左,太阳在右,它们小心地轮换着,生怕一不小心被这波涛冲走。不过有什么关系呢,至少我们还有岸。一如现在的我以不规范的姿势握着钢笔,听着灵魂已离岸的歌手吟的老歌,时间这样过去,如此随遇而安。便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