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三无”科学家屠呦呦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个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而这距离她首次分离出青蒿素的1971年10月4日,整整过去了44年。
在屠呦呦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奖后,坚持科技创新再次受到国人和媒体高度关注。她的第一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中国科技界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对全中国科学家和坚持科技创新的巨大鼓舞。
在此之前,1923年,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决定授予班廷和麦克劳德生理学和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对人类战胜疾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获奖之前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耗费苦心。终于,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可以用提取的胰岛素来治愈困扰人类多年的糖尿病。至今,班廷和他的合作者们发现的胰岛素仍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
此外,法国著名化学家莫瓦桑是,他在1886年制取了单质氟,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06年,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宣布:把相当10万法郎的奖金授给莫瓦桑,“为了表彰他在制备元素氟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表彰他发明了莫氏电炉。”同年12月,一大批莫瓦桑的学生和朋友,在巴黎大学的会议厅里,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庆祝莫瓦桑制取单质氟20周年。会上, 54岁的莫瓦桑即席讲演,他在演讲的最后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面,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我们应该不停顿地向另一个目标前进。一个人,应当永远为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目标,只有这样做,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前进。”
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说,"屠先生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充分证明了中国科学家有登顶世界科学高峰的能力。"这些科研理论和实践的突破,都会为我国发展乃至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充满自信。
然而,莫言获奖时国内掀起一股阅读热,现在屠呦呦获奖了,是否也会掀起中医热、科研热呢?当然,希望这种热度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少一些学术造假、浮躁腐败,多一些潜心研究、不问名利。如果一个科学家一生能做好一件事情,那将是人类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