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尔(上)1800字

2024-06-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谁都知道,他是个智障的孩子。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那是个极温和而文静的女孩子。  
  每个假期,姐姐都要帮继母照顾这个弟弟。那时的清晨,晨光浅浅地镀在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与唱着晨歌的鸟上。湿润的空气中氤氲着馥郁的花香。匆忙的要去上班的人们都会在这时看见那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抱着弟弟,嘴里轻轻地念着什么。  
  智障的弟弟现在已经五岁了,却依然如同初生的孩子。他总是毫无征兆性的哭起来,文静的姐姐却不懂怎么安抚他,只得低低地念了几句诗,天籁一般惊醒了啼哭的孩子。  
  经常可以隐隐听见她念的内容,而念的最多的则是两首钗头凤。干净的声音透过初夏繁茂的柳树叶子,传出了隐约的一句“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或许是“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女孩的声音像静静流淌的溪流,清澈地流过了那每一个缝隙。  
  她笑着问弟弟:“小雷,我们换一首吧。”不等弟弟张开嘴“呀呀”地作答,她就会诵起另一首来。  
  她叫弟弟小雷,但就连继母也不明白为什么。也只有她一人才唤着弟弟“小雷,小雷”。  
  她会诵很多诗,但父母并未对她有丝毫影响。父亲是个商人,生母又早逝。生母病逝后,父亲更无暇顾她。  
  几年前的菁华公园很大,而且罕有人迹,幼年的她贪图那份安静,因此常常去那里。  
  那天,她一个人在偌大的公园里画画,本是想写生,却在雪白的画纸上随手画起了漫画。  
  “真有趣啊。”一个男孩在她身后说,“你画的身体比例一点也不对哦。”  
  她转过身来,淡淡地看了男孩一眼:“我不认识你。”  
      
  “现在认识啊。我叫小雷,十二岁。”  
  女孩终于认认真真地打量了他一下,猛地发现了一旁的拐杖。少年平静地解释:“哦,我患过小儿麻痹症的。”  
  女孩应了一声,报出自己的名字,彩色铅笔在画纸上划了几下,补充道:“八岁。”少年笑着说“知道了”。  
  她挺喜欢自己的名字,现在。宁宁静静,淡淡的,如诗歌里的意境。因此,她怎么也想不明白,看似粗俗的商人父亲,怎么能想出如此淡雅的名字。  
  时间又流转至记忆中的那个时候。少年拄着拐杖走远了,忽地转身,“我的大名叫殷其雷,还有,你的名字很好听!”  
  殷其雷。  
  现在回想起来,少年家定是书香门第。她不禁轻轻诵起来:“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她忍不住想笑。“殷其雷”,这三个字作为名字可是一点实际意义也没有啊。  
  他第一次教她念诗,是在那天清晨。菁华公园里,不知名的鸟儿欢快地吟唱着。少年正念着李白的《将进酒》:“……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她似懂非懂,手紧紧拽着铅笔在纸上涂抹着,终于停了下来,打断了他:“你在念什么啊?”想了想加上了称呼,“小雷哥哥?”  
  他停下来,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回答道,“诗。”  
  “诗?”  
  “对啊,”他不解地问,你已经八岁了,应该背过一些‘诗’了吧?”  
  “嗯?”她眨了眨眼睛,“可能吧。”  
  可能?少年哑然失笑,真有趣,八岁的孩子还不理解诗的意思?他接着解释道:“就像《静夜思》,你应该背过吧?”  
  “哦……”女孩沉静的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你是说这个啊。”她点点头,转过身子,继续在纸上涂抹起来。听见少年又开始念起另一首:“……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顿了顿,他自言自语道,“咳,我不喜欢这种。”  
  女孩放下笔,问到:“不喜欢你念什么啊。”  
  少年回答到:“写得好啊。”  
  “那你喜欢哪种啊?”  
  “像刚才念的《将进酒》……”  
  “枪……什么?是哪首啊?”  
  少年笑着纠正:“是《将进酒》,我刚才念的第一首!”  
  “哦。”她乖巧地点点头:“知道了!”她忙拿纸歪歪扭扭地抄上了“将进酒”这三个字,仰起头,“小雷哥哥,你教我念这个好不好?”  
  少年惊奇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镇静地说:“可以,但是这首太难了。”  
  女孩失望地垂下头,又惊喜地仰起来:“那教我你不喜欢的那首怎么样?”  
  少年张张嘴,对于八岁的孩子,这首也挺难吧?他看了看孩子明亮的双眸,似乎有一种力量让他不再坚持了,便答应到:“好吧。”他取过孩子手中的笔,在纸上端正地写上了词牌名:钗头凤。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