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汉俳说道:湖水碧连天,悠悠两排钓鱼竿,成败一线牵。小小的钓鱼就融合了对人耐心的考验和对鱼口腹之欲的考验,融合已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跟上融合的步伐呢?
以数学中的集合来类比融合,就是融入新元素,合成新集合。而今,社会的新陈代谢建立在融合的基础上,融合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其具体表现不胜枚举。
古有儒家学者在排拒佛、道的同时,又将其融入新的儒学体系之中,最终形成了理学。今有乔布斯将其创新精神融入苹果的创造之中,成为苹果的灵魂。历史的潮流证明了融合的脚步未曾停下,但为了顺应潮流,我们就应该跟上它的步伐吗?且待商榷。
融合的特点不仅仅是广泛性,更重要的是辩证统一性。就钓鱼为例,这一事件所融合的元素是有差异的,但元素之间彼此影响、制约,最终合成有机统一的钓鱼这一事件。如此来看,融合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就不难理解了。
融合所带来的影响远不只是表层上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发展,其理念已渗透到人的思想领域、精神层面了。有位名人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各有一个苹果;我有我的思想,你有你的思想,把我们的思想交流一下,我们就有更丰富的思想。”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思想的融合培养出思维维度的多元性、发散性。思想的融合小至个体,广至群体。融合的力量如此强大,创造出我们丰富多彩、层次高低的精神世界。
另外,融合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种心态,“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是选择“竹喧”、“莲动”、“春芳”、“王孙”这一类永无止尽的物质诱惑,还是选择“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细浪淘尽我劳累庸碌的躯体,抑或是将二者相融合过得舒坦无忧,取决于个体的价值观取向。我们在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常常询问多方,既考虑一方的有理之处,也考虑另一方的不慎之处,这其实就是我们在融合他人的意见。是不是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早已跟上融合的步伐?
然而,我所提倡的是适当的融合,举西学东渐为例,我既不赞成固守传统,因为这会限制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传入;我也不赞成“全盘西化”,忽视文化的民族性和传承性,是存在着绝对化和简单化倾向的。所以我支持“中西调和说”。适当的融合有助于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思想的广度。反之,绝对化的融合可能会令人失去自我和本真。
究竟是钓鱼者先失去了耐心,还是水里的鱼儿垂涎三尺忍不住食饵,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知晓的是如果我们明白了融合的道理,适当地谨慎地跟上融合的步伐,我们的希望,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