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1100字

2024-06-07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没有激发前,它们是完全透明的,宇宙射线可以畅通无阻,虽然它们排成了漂亮的螺旋形,但我在远地空间城上,用肉眼仍然无法看见它们。

从设想到变成现实,花了中国十万科技精英三十年时间。二十年前,正是2012年,我读小学,二十年后,我坐在中国的空间城“华夏城”的一艘测试飞船上。飞船有10米长,背上竖立的两片帆却有30米长,15米宽,像一只随时准备振翅高飞的巨型蜻蜓。

“这次测试成功的话,将改写人类星际旅行历史,测试失败,人类星际旅行水平将原地踏步。”测试总指挥在耳麦里再次强调任务的重要性,他的口气和我三十年前的班主任简直一模一样,每逢期末考试,班主任总免不了强调一番,深怕学生在考场上睡着了。

这次测试,我看得比期末考试还重要,眼睛都不敢眨,一点不敢大意马虎,对测试项目和内容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想想吧,人类的星际旅行将告别屁股喷火冒烟的运载火箭时代,这多么令人激动:传统的火箭需要携带大量燃料,美国当初为了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土星”5号运载火箭一次就消耗了数千吨燃料,落后的太空飞行技术使人类只能围着地球转圈。30年前中国的科学家提出了代号为“天梯”的太空高速概念技术,建设一条智能化的高速路连接太阳系内的行星,行星之间的旅行就像在地球的高速公路上开车兜风似的轻松简单,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可以在行星间方便快速地运输。

这一概念技术刚一提出,便遭遇到极大的争议和挑战,当时“虫洞旅行”、“超光子火箭”、“等离子发动机”等概念非常时髦,“太空高速”和它们相比太不时尚了。可是事实证明,那些时尚的太空飞行概念只能停留在科幻层次,以人类现在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将它们变成飞机一样触手可及的东西。“太空高速”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中国科学家在纳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技术,人工合成了一种类生命体,它像病毒一样具有单一功能和令人惊叹的自我复制能力,同时具有纳米物质的特性,能适应外太空恶劣的环境。这种类生命体被撒在地球和火星之间,它们自动聚集成一片片3000平方米大的叶片,整齐地排列出一条从地球通往火星的通道,每片叶子的质量不会超过5克。太完美了!

“开

始!”总指挥一声令下。我按下飞船上的绿色按纽,飞船发出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舷窗前黑幕一般的宇宙中立即浮现出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巨大叶子,发出闪闪的光芒,如梦如幻,它们迅速地向飞船上的两片光帆偏转,阳光汇聚到光帆上,一刹时比太阳还亮。“光压80%!”飞船电脑语音提示。飞船徐徐向前飞行,逐渐加速,2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 在没有空气阻力的宇宙空间里,飞船速度越来越快,一小时后飙升至5万千米/小时。“姿态稳定!”“航向准确!”“通道形态正常!”“光压无异常变化!”

五天后,测试飞船成功飞抵火星。“天梯”计划成功!一个新的太空飞行时代来临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