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必败9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三国之中,被罗贯中先生捧到天上的蜀国究竟在历史的处境如何呢?有人说了:“五虎上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更兼神机军师诸葛亮,怎么能说不够强大?”的确,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勇冠三军,但当时并没有什么五虎上将,只有前、后、左、右四位将军,赵云被除外。诸葛亮确实聪明,但绝不是神机妙算。“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空城退雄兵”等故事纯属罗贯中先生想象力的产物,而“草船借箭”却是张冠李戴,其实是孙坚的计谋。蜀国必败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关羽之死(或者说是荆州之失)  
  先谈一下荆州的军事地位。如果赤壁之战曹操占领荆州,则可西伐益州,东伐江东;孙权得到的话则可趁势去打益州。恰恰刘备得到了荆州的大部分(曹操得到了荆州北部的一小部分,孙权得到了荆州南部的一部分)孙权的开疆拓土梦想也就破没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提到,先占领荆州为根据地,西伐益州,北伐曹操,南和孙权。  
  关羽被吕蒙部队使用“白衣渡江”这一计策轻而易举地夺得了荆州,只得败走麦城,死在孙权的手中。原本是同盟,怎么会出尔反尔呢?原来是因为关羽同曹操部队在樊城大战水淹七军,取得大胜。如果当时刘备从汉中出发,关羽从樊城出发,共伐曹操,如果胜利之后,第一个会收拾谁呢?当然是孙权,孙权他不傻呀,于是趁机偷袭了荆州。  
  刘备当然不愿意了,你杀我兄弟,又夺我地盘,便举倾国之力去攻打孙权。其实主要的原因是荆州的战略位置对刘备来说太重要了,不能失去。结果呢?夷陵之战损兵折将,客死他乡。命都搭上了,荆州还是没能收回来。  
  二、诸葛亮错误的战略方针  
  原本据有荆州、益州,合围曹魏,便有机会成功。现在只剩下益州了,最好的战略方针是修生养息,等到时机成熟再做决断。而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好像是为打仗而生的。六出祁山,结果呢?没能成功,最后劳累至死。最可惜的是宦官黄皓使人散布诸葛亮要造反的谣言。从而使后主刘禅召回诸葛亮。诸葛亮应该除掉宦官黄皓呀,可是他并没有做。  
  蜀国的国情又是如何呢?人民的生活相当清贫,多年的征战下来又怎么会富裕呢?到了最后,战争的经费只能依靠蜀锦的销路来维持。姜维却继承了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十一次进伐中原,最后还是没能力挽狂澜,改变历史。  
  蜀国呢,也就一步步走向灭亡。如此原因,怎会不亡?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