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淡泊未必明志,宁静未必致远1000字

2024-11-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田园诗人陶渊明曾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诵出对清净安逸生活的愉快之感;时下有一些人也曾有过要过简单清净的读书生活的想法。古人也罢,今人也罢,都渴望回归于平淡,于是,古有隐士深居山中,今有众人求归自然。

可见,很多人在追求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名利、地位看得淡泊一些,这无疑是一种高尚品质的体现。而对于波澜壮阔的现代生活,我们能淡泊面对吗?在我看来,未必。古代隐士,大多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在动荡的社会中选择了平淡。

现代的一些成功人士,或许经过一番努力拼搏后,真的是累了,所以想回归平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成功的喜悦,有些人只是仅仅因为刚刚迈出生活的第一步就遇到众多困难,于是就缩起了手脚,聊以自慰的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从此将自己归入一个平平淡淡的小天地,不再想去体验那波澜壮阔的大世界。淡泊,如同死水一般清心寡欲,而生活的本质却是一副多彩的画卷,有明快的色调,也有灰暗的一面。如果人们只因为偶尔碰到了生活的荆棘,踩着了生活的石砾,就宣布对真理、美德追求的停止,转而以淡泊为本,那么其一生不就像一张白纸,到生命的最后也未曾留下绚丽的一笔吗?淡泊,它的前提是“有志”;而宁静的前提是“有远大目标”。否则淡泊和宁静也就无从谈起。比如李白,苏轼等等他们的一些暂时的隐退,并没有消磨心中的志向,而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又如同陶渊明,隐居的时候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写了大量的诗,在文学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为他们有志向,有远大的目标,或者自己独特的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个大的前提。而现代人常常是把回归自然作为一种逃避的借口。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仅仅是羡慕陶渊明等人的轻松的生活,却没有远大的志向。其次,归隐对于古人常常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比如李白,就借用归隐造访一些著名隐士,拜师学习;而现在的人曲解了归隐的含义,只看到轻松,没有看到他们的付出。世界创造了生命,生命就应该给世界留下一道耀眼的光芒。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积聚力量。那么人为何要让自己平庸无为的活着?如果仅仅是为了平淡,那么诸葛亮就不会走出卧龙山庄;如果仅仅是为了平静,那么南极就不会留下人类的足迹。人们并不满足于平淡,于是又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生命高峰,去努力探究每一个生活真谛。一位探险家说得好:“冒险永远比平庸强一万倍。”人,不应该平静的活着而没有一点激情。拒绝平淡,走出宁静,生命的长河定会激起美丽的浪花。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