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扎根>>这一个资料,我深感扎根的重要,只有根扎牢,才可以经历风吹日晒,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扎根》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多年种树的老农,认为在雨水充足的地方种树反而不好,因为如果干旱一旦降临,或者大风突袭,那么这些树只会因为树根扎的不牢而毁于一旦。
我认为他说的很对,种树,并不是把树种在雨水充足的地方便好了,还要阳光,还要困难,还要磨难,它才会生长,才会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无论以后风吹日晒,霜打雨淋,它都会坚持,顽强的活下去,而不会像一些
读了这个资料,说实话,真让我感叹万千。种树,并不是环境优越,雨水充足便好,还要磨练,要风吹日晒,要霜打雨淋。
也许不一定要环境优越才可以长好,有的树生长在环境并不优越的地方,但它们靠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与对生长的渴望,把根扎在最深处,靠吸取地底的水分,艰难的存活了下来,遇见旱灾,便可以笑傲群树,继续再在地底吸取水分,从容的存活下来。
它是胡杨,面对沙漠的无情干旱却能在地底深处吸取珍贵的水分;它是松柏,面对冬季的无尽寒冷却能在严寒中获取到稀少的温暖;它是野草,面对重重叠叠的泥土石块却能冲破阻碍最终成为春天的报信使者。。。。。。
它们的生存环境好吗?它们有人照顾吗?它们有温室吗?没有。没有。没有!但是,它们却可以笑傲群树,却可以经历严酷的磨难时从容面对。。。。。。
然而,人类不是一样吗?
有一种只知道学习的尖子生,他们不懂得什么叫快乐,只知道什么叫学习,什么叫“优秀”。
现在有一个教师,他发现并总结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叫“第十名现象”,他发现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有一些小学时期的尖子生比较稳定地保持住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的尖子生在进入中学后没能保持住原有的名次,而“淡出”优秀之列,有的甚至还一滑再滑。这是家长和老师们所不愿看到的事实。为什么呢,原来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拉榜排名,以便知道每一个学生在班里所占的名次。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三名” 或“前五名”,搞得他们压力很大。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这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淡出”优秀行列的主要原因。
与此相反的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优秀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而这一些人,正是像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才失去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失去了“后劲”, 没有稳定地保持住了很好的成绩,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性,要有自觉性,还要有毅力,才可以”深深扎根于地底”,在困难面前,挺起胸膛,永不退缩,勇往直前,所以我们不能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要像胡杨,松柏一样,笑傲江湖,遇到困难从容面对,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