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1000字

2024-06-1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融合 融合,融而合之也。先融而后合,然细观融合亦有两类。一类如水油交融,只不过形式上的融合罢了;另一类似水酒交汇,芳醇中有甘甜,甘甜中有芳醇,这便是真正的融合了。

在诗歌里讲,前者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国维评为"有我之境"也;后者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方为"无我之境"也。天人合一,便是人与自然融合之至高境界也。 艺术是如此,往大方面儿讲,政治亦如此。 中国自清闭关锁国后,便两耳不闻关外事,躲进了小楼,自成了一统,夜郎自大地自诩为天朝上国。

终至1840年被西方列强之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迈入了漫长艰辛的屈辱史中。于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李鸿章等人大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口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一时间,购利舰,买战炮,办西学,好不热闹,中国似乎燃起了星星之光。然而这种器物层面的改造是远远不够的。

经过过滤,分离后,本真的面目便原形毕露了。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思想不久便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化为了泡影。 中国被彻底地瓜分了,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朝便对他们低眉弯腰,俯首称臣,清廷俨然成了"洋人的朝廷"。这次的"融合"倒是彻底了多,成熟了多。

。。。。

。 三座大山移走后,神州大地百废待举。但忽略了客观规律,一意妄图揠苗助长的民众却在大跃进的浮光掠影后自尝了恶果,再加上十年文革动乱,中国很艰难地走着。终于邓小平带着改革开放理论春风化雨般在神州大地上播种了希望,让民众看到了小康社会的曙光。

然而改革开放中,中国社会也开始姓资了。

座座高楼平地起,生搬硬套地把西方的理念拿来便囫囵吞下,于是一个个东方的XX便在仓促中诞生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姓社不姓资。几千年来深厚的传统文化不可随意弃掷,西方诸多理念也不尽完善。我们要先拿来,再挑选,把"有营养的"吃下,把"没用的"尽数抛弃,还要结合自己的体质,这样我们才"健康"。

刻意的模仿,只求形式上的融合,那是彻头彻尾的一汪"死水";只有本质和内在的融合,才能成为"有源头"的涓涓"活水"。 融合,世界发展之大趋势也。倘使死守一片水,那水便衰老,进而发臭。用历史的观点说便是--落后就要被挨打。

但融合不是彻底把"原来的水"抽走,再把"别的生水"倒进来;更不是简单地混在一起,搅一搅便了事。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两种不同的水分子的相互碰撞,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层层的过滤与兼容,需要几代人的付出与努力。这样千淘万沥的水才有活力,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缓缓地流淌下去。

融合,融合!融形,更需合神,要合得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善融合者,必成大事者;善融合国,必为强国矣。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