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明的来到吴江,总觉得与它有种不可明状的隔膜。或许是因为外地与本地人的关系。但我又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果。写吴江,不知道该写什么了。它给我的印象即有震撼,但其中也狭杂着一丝的悲凉。悲凉什么呢?一时我也说不出是哪些悲凉了! 《一》
还记得是上小学三年级的那年来到时,也没有感到所谓的城市与家里有什么不同之处。有的只是不大习惯自来水的味道罢了。而上学,是上不了本地的学校的。现在也不大可能。而说上学,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或多或少占的比分还是较多的。
当时上的是王老师办的胜利学校。而她的名字,现在也已不记得了。当时一个班里多的也只不过20多人,而我们三年级,是七八个的样子。但上五年级时,一个班竟离奇的只有3个人。一个叫王芝飞,一个叫郑亚军,一个叫张旭。一个老师,面对三个学生,是怎样教的?感收是什么?我不知道。如果那位叫杨成山的老师还在友谊学校教书的话,可以问一问他的。
王芝飞,刚开始时,学习比我好。我只是“第二名”。他很好,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几乎没有发生过矛盾,现在他不在上学了。因为什么?我不想深究,也没有本事得出圆满的答案。只是知道现在他在上班。但少年的那份狂妄与不勒全都缚束于那间不大的车间时,对命运的感叹有多深?我也不知道。我想过年如有时间,我会去看一下的。
郑亚军,现在已是杳无音讯。唯一的印象是憨厚之中透着几分不成熟的气息。说那时的他不成熟,也是包括我在内的啊 !然而现在我又比以前成熟多少呢?
上初一,是在友谊学校上的。班里的人挺多的。有的现在或许能找到。但也不敢十分的肯定。如今有印象的是:葛东东、吴冰、李伟、蒲雨、姚营营。别的在脑海中闪过时却记不起名字了。还有一个叫:方国云的。“方国云拖起一个张旭旭”很容易记得啊!这是初一元旦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将初一、初二的全体同学的名字编成一个故事。其中一段描景用的就是上面的句子。
回忆很美好。当时我们不存在什么欺骗与狡诈。唯一的装帅也是那么的不符常理。
我不能保证他们现在怎么样,但至少不会有超过2人在上高中。如果上高中,那也应该是高二的了啊!我不知道我们这些随着父母一起在外的孩子的人生之路是什么样的,但也隐约感到其中会隐含着些许的辛酸的味道!或许是我的幸运,回到了老家上学。丢弃了那个张旭,重新变成了另一个张旭。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这是当时老师对我们说的。难道我们的缘分真的只局限与那匆匆地一瞬吗?现在,好想再见他们一面啊。但可以肯定的是,假使我们对面相迎,也不会认出对方了。或许只有听到名字时,在思绪驰游是突然间叹一声:是你吗 ?时间的荏苒,让我们这样一批相遇又匆匆离别的异乡学生彼此地忘记对方。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现在我们能在一起,那么我们会比经过了高中三年的学生更亲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这样的认为着。
我真的不可能与你们再相遇了啊 !在此道一声:“执子之手,今生珍重!”。我想,今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到以前的学校看看那有没有你们的地址。不为什么,只为我们曾经有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