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的思考1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跳出岁月的尘封,你见证了风雨沧桑的复兴,目睹了时代更选的繁盛。你恒静地东流,唱出千年的长调。

  -江水流转,真心不改

  悠悠浩荡,物换星移,黄浦江水如一座流动的丰碑,始终如一地用自己的血液哺育着两岸的城市、村庄和人民。跳出岁月的尘封,你见证了风雨沧桑的复兴,目睹了时代更迭的繁盛。你恒静地东流,唱出千年的长调。我常常在这千年的长调中,聆听流淌的江水声,思绪被拉扯着··...

  一个夏末之夜,我与家人又一次来到你身边,想与你来场历史的对话,探寻你一路变化的痕迹。一位身着旗袍的曼妙女子,就这样闯进我的视线。

  曼妙的身姿,优雅的旗袍,朦胧的长丝袜和高跟鞋,长眉微挑,红唇半扬,双眸中流转着说不清的万种风情·····擦肩而过时,我的思绪被带回民国时的“东方巴黎”。黄包车铃叮当作响,

  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又迅速拐进一条弄堂。我一抬头,就看到了她,如画般坐在案前,身穿一袭精致的旗袍,昂首挺胸,目光闪烁间便是才气的涌动。张爱玲永远是这样的独特而坚定,光

  洁的额头,弯弯的柳叶眉,蜷曲的秀发梳成高高的发髻,旗袍的竖领衬出脖子的修长,

  恰到好处的掐腰将她干练的女性气质完美呈现。“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

  张爱玲的笔下,没有硝烟,没有革命,但是却用那参差对照的写法,写尽了人和人之间的虚伪真实、浮华朴素,一个个活生生的、敢于追求自我的女性从文字里诞生,在时代中传承。在她的身上,旗袍是爱美、自信、傲气的代名词。

  恍惚间,又来到铺着大理石的客厅。红木做的,云母石芯子的雕花圆桌子上放着高脚碟子。留声机静静地倚在墙角,老旧的唱片放着舒缓的音乐。巨大的贴墙衣橱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各种各样的旗袍。白色的珍珠、红蓝的刺绣、黑色的缎绒,辉煌而耀眼。宋美龄迈着步子,优雅摇曳地向我们走来。当她穿着那身紧身黑色旗袍从白宫的阶梯上走下来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粘在了她身上。这是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这是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女性的独特符号。在她的身上,旗袍是庄严、优雅、责任的代名词。

  还没来得及细品,思绪又被拉到1941年,宋庆龄女士亲手将一件旗袍递到一位外国女子手里。东方的旗袍穿在金发碧眼的女子身上,焕发的是国际友情的光辉。我这才认出是她-波莉,身着这件旗袍,为给中国“工合”筹款而在全美奔走。当斯诺夫妇在菲律宾继续为中国“工合”筹款时,她又将这旗袍送给斯诺夫妇,于是它又在另外一位异域女子身上绽放光辉。辗转58年后,这件漂亮的旗袍从美国回归中国。旗袍,这个东方女性的宠儿,更代表了无国界的友谊。

  “呜······”轮船的鸣笛声将我从历史的长河里拉回。那位旗袍女子已经融入霓虹灯里。

  江水缓缓向前,那婀娜的身姿却始终摇曳在粼粼的波光之中。锦缎华丽裹细腰,精裁细剪展苗条。旗袍连接了过去和未来,连接了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一件小小的旗袍可以书写张爱玲笔下缱绻的男女之情,同样也可以走上国际舞台展示来自东方的图腾与光芒,这与你黄浦江水自信大度、兼容并蓄的特质,在不知不觉间早已融为一体,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弹奏着同步的节奏。

  江水浩荡,变了人间。这位来自东方的“美人”,扭动着迷人的身躯,走过战火,走过曲折,来到盛世。追逐天空的高楼,比肩星空的夜景,东方明珠闪烁的眼光诉说了一代代流转、一辈辈变迁。然而,那依稀可见的张爱玲倔强的文字、宋美龄端庄的仪态、国际友人惊羡的目光,全都画出了那样一幅群像画:娇弱而坚强的东方女子,身着挺贴的旗袍,虽不能金戈铁马,却一样执着、自信、大气,守护脚下的家园,彰显民族的气节。这是一份骄傲的价值情怀,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真心与风骨。蓦然回首,旗袍与黄浦江早已融为一体,二者与上海和世界正在发生着密不可分的连接,她们背后所凝铸的真挚与热烈;任凭风浪起、江水濯,亦不会发生动摇与改变。

  夜色深深,踏着月光迎清风,我身着一袭红白相间的旗袍,漫步在黄浦江畔,看着人们向我投来的炯炯目光,回之以微笑。小小的我尚不能为这流转的江水、为这秀丽的旗袍做更多,但我愿意为她们去做更多实际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我而心起涟漪,看见旗袍里流淌过的岁月,感受到这片土地和土地之上人们的坚韧··..··

  跳出岁月的尘封,你见证了风雨沧桑的复兴,目睹了时代更迭的繁盛。你恒静地东流,唱出千年的长调。

  而今日的我,着一袭新衣,站在江畔,在这千年的长调中,聆听流淌的水声,思考今日,我之收获;思考明日,我以怎样的步伐走出坚定的足迹印在黄浦江畔的石板路上······伸向远方。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