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秦俑10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当我步入秦俑博物馆,就被眼前如此气宇磅礴,雄伟壮观的场面惊呆了。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兵马俑可以用这样四个字来概括:“大、多、精、美”。大,是指规模庞大,气势雄伟,三座坑总共占地面积两万余平方米;多,指数量之多,叹为观止。三座坑共出土陶俑七千余具,陶马五百余件,战车无数;精,是造型逼真,雕凿精巧;美,是指形象生动活泼,个性各异,无一雷同。

掀开历史的尘封,这支军队在这里结集待命了二千年。斗转星移,人事更迭,可他们却纹丝不动,神采奕奕地肃立着,没有一丝倦意,没有一点懈怠。也许只要一声号令,也许只需一阵战鼓,他们便跃马扬威,纵横疆场,所向披靡。

我想秦始皇实在是太伟大了。他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这就是前无古人彪柄千秋的丰功伟业。也许秦王朝的过早覆灭令人扼腕叹息,我们不免发出这样的感概:假如秦始皇不英年早逝;假如扶苏继承了皇位;假如少了一个赵高的作祟;假如胡亥并非昏庸,那么秦王朝的历史将会另加一笔浓浓的色彩而重写。

展现眼前的秦俑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只在一触即发间。

一号坑是战车和步兵合编的方阵。方阵又由前锋、后卫、侧翼、主体组成。它是秦军的主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它决战于搏击和撕杀;

二号坑由战车、步兵、骑兵、驽兵混合编队,灵活机动,随机应变,运作于增援或应急;

三号坑是司令部,运筹帷幄的智谋,决战于千里的战略部署都在这里诞生和定夺。

秦俑(包括马匹、战车),都是有血有肉的实体,它的规模和气势,非但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它的艺术造诣,群体组雕,大到体型结构,小到毛发须毫,神工鬼斧,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亦是惊世杰作。

面对满眼形态各异而又个个强悍威武的兵马俑,我真想吹一声哨号,或擂一阵战鼓,让他们忽然间复活起来,跳出战坑,冲杀呼号,催马扬鞭尽情狂奔,这该是多么豪迈壮阔,惊天动地的情景啊!

伟人毛泽东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始皇以及江山易主后的刘邦、项羽,肚子里实在没有多少墨水。秦始皇向人们展现的如此壮观而又无敌于天下的军容阵貌,他以为自己的王朝从此固若金汤,江山万代社稷永葆,谁知他却以苛政暴敛施于民,“焚书坑儒”毁于令。

历史表明,一个王朝的倾覆往往不是由于“批判的武器”,而在于“武器的批判”,不是在于秣马厉兵,而是在于民心所向。令秦始皇始料不及的是,秦王朝固然可以榨尽人们最后一滴血汗,固然可以钳制禁锢儒生们口角生风的议论和弹劾,而起义者的刀枪剑戟却早已直指中原,秦都咸阳以至秦始皇陵园和那些巍峨的殿宇了,最终只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悲剧。

历史如镜。

离开兵马俑,九月的艳阳还是那么灿烂,我回望四周,送去一声长叹。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