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史纲读后感1200字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爷爷那看到了中华史纲这本书,这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以前看过的基本都是新中国以后的作品,而这次所接触到的是台湾作者李定一著。据称,这是“港台权威国史读本,兼具客观独到与民族文化自信”。我开卷以后,有相见恨晚之感,爱不释手。确实是近些年来读过的“最为严谨的国史著作之一”。文革时上学的我们,没能正规地接受中华历史的学习,遗憾至今。

择其要而述之。

读后除为中华灿烂的文明史倍感自豪以外,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王莽当政”。在一般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王莽篡权”深入人心,似乎王莽当政就是因篡权而致。读过本书,使我从新的角度看到事情的另一面。王莽受董仲舒“五德始终说”的思想影响较深,董仲舒的中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天有常恒,人亦如之。帝王是人,也是天为人而设。董的理论背后,可窥见儒家轻君的思想。对于无上权威的皇权,用符不符天命来规范他,用天人能否合一来制约他。重点是:一、皇权不是绝对的;二、王朝不是永恒的。王莽自幼失父,但在身为太后的姑姑的疼爱下,一直住在王宫,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为人恭俭有礼,勤学博览。“外则交结英俊,内则善事叔伯”。因此受到名士及皇帝的称赞和看中,在司职大司马的叔父王根告病退位并举荐下,年38岁的王莽成为大司马。后在幼小的平帝时辅政,力推多项改革措施,比如扩充太学、土地改革、经济改革等等。除中央外,地方也推行教育。在郡的教育机构设“学”,县的教育机构立“校”,如今的“学校”之辞即从此而来。王莽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才是达到人类争取真正平等的唯一途径;他还进行了土地改革;并从法律上解放了妇女部分权益;他推行的新经济制度是最重要的改革措施。他的改革措施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有48万多人上书赞颂。时机成熟,于公元9年王莽受禅称帝,实现了不流血的王朝更迭。

王莽的改革思想正确但用人不当,致使官商勾结盘剥百姓更胜于前。一遇严重的灾荒,便变乱频发,乱兵四起。刘玄刘秀率兵杀入长安,结束了王莽廿四年的统治。

究王莽失败的主因,概为不能知人善任,又食古不化,机械地照搬董仲舒的学说。

王莽取得政权的手段虽不尽光明,但其用政绩去收买人心,与现今的西方民主选举赢得选票也并无二致。可以说,王莽为人类政治的政权更迭写下新篇。西方“民主政治”的雏形,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在中国出现过。可惜这昙花一现的嫩苗,被刘秀和历代帝王摧残殆尽。试想,有哪个帝王愿意将“自己的江山”拱手相送啊。可是“前人打下的江山,不能拱手让给别人”这貌似合理的理论,俺个人认为,纯属流氓。你曾经打的江山,不是你家固有的吧?那么你打下来与抢下来有何区别?试想,一个人没有房子住,强抢了别人家并据为己有,从此不再允许他人染指。合理么?

用本书封底的话做本读后感 结束语:“随着王莽死亡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理想。这个理想有三个中心意思:一、任何朝代都一定灭亡,不可能由一家一姓的人永远统治下去;二、政权的转移,要用和平方式的“禅让”而不一定用流血的战争来取得;三、任何政权都要重视天意,天视自民视,民心即天意。“

这就是我看完中华史纲后的感想,历史虽然不能改变,却能警戒我们未来的发展。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