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之三境界1000字

2024-06-2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有人喜爱独赏四季的变幻,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有人愿意做历史的旁观者,看风起云涌,看烽烟四起。然而,有些人生,有些际遇,用自己的手去改变,一切会大有不同。

约翰列侬曾说:“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窃以为,改变并非空泛的两个字。我从古人的三座亭子中悟出了改变的三种境界。

改变的第一境界,从现实中起步。岳麓山上有一座自卑亭。然而,自卑并非没有自信,而是表达了一种由下往上的攀登,由远及近的道德情怀。湘楚自古多狂士,而自卑亭似乎又映射了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一生。身处烽火连天的大清末年,曾左两人深知专制的腐朽无法改变,那么,即使被世人诟病,他们坚持立洋务派,创洋务企业,决心用我们的机器去抵御夷人的洋枪洋炮。

后来,洋务运动失败,但世人嗤之以鼻的声音很少。我想,是因为他们愿意为我们的国家改变,既然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专制,那就改变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改变的第二境界,从心境中起步。纵观千年来千万文人墨客的心,苏轼的最为放达。说起放达,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快哉亭。当年,子瞻在快哉亭挥斥方遒,洋洋洒洒地写下《快哉亭记》,文字完全越过了一切不快。不知他曾否想起年少时与小妹对诗的情景,那个正是子瞻意气风发,小妹豆蔻年华的美好年头。只是,后来小妹下嫁少游,子瞻被一贬再贬,苏门冷落,风光不再。但我想,东坡从不介意。否则,他也不会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绝叹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绝唱。

朝廷深加他乌台诗案的罪名,既然无法改变现实,无法改变权贵对他的看法,那他就改变自己的心吧!心随风去,留不下一丝烦恼。

改变的第三境界,从为人民服务的心中起步。很小的时候便读过《醉翁亭记》,那个怡然自得的老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长大后,才知道,可爱的醉翁便是欧阳修。好一个醉翁亭,似乎凝聚了欧阳修被贬后的心情,与民同乐的心境。读他,你会发现名利不过浮云尔尔,山水之间的宴酣之乐有另一种幸福。其实,真正的改变未必是要轰轰烈烈地去改变这个世界,学习者改变自己的成绩,收获点滴的进步;为官者,改变百姓的生活条件,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最后做到与民同乐。对欧阳修而言,贬谪的际遇是无法改变的,但经邦大志一改而为服务人民,也是很值得的。

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自己修建了一座且停亭,我认为,李渔最初的用意是让追逐前方无尽繁华的你停下来,稍作休息,我引申,停下来是为了抛下无谓的旧人旧事,改变自己的行动与心境,像苏轼一样快哉,像欧阳修一样醉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