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客厅里的电话“叮—呤呤”的喊起来,异常刺耳。正为几何题烦得敲笔杆的我,无可奈何,三步并作两步,小跑至矮桌前,一把抓起话筒——“喂,我是小丹,请问您——”还未待我说完,电话那头一副沙哑的男音就如弹珠球似的,“霹雳啪啦”地发出一串话:“我表姑丈呢,赶紧让你妈带钱来,你表姑在镇医院大堂。”几句话后,“嘀-嘀”就挂了。我是满心的不悦:“什么破表姑丈嘛!”望望窗外的天空,哪有晴朗,只见一层厚厚的黄泥浆。
当妈知晓这事,她胖胖的圆脸霎那就涨得通红,妈斜斜睨着什么地儿:“这借,那借,建楼借,看病借。这笔快活帐,谁不会算?以为咱们是印钞机,还是摇钱树哪?咱不借,看他怎么办。”妈的这番话,真是充分地吐露了我的心声啊!我只感到胸前那一股直蹿的闷气稍稍平了,瞧着妈一脸愠色冲进房间,我脑中不知怎的,幸灾乐祸的愉悦如游丝般萦绕,白白地,虚无的,若隐若现……然而,几分钟后,当我悄悄地推开房间门,令人大跌眼镜的一幕跃进我的视线;妈正冲家里储钱的牛皮信封里摸出几张皱巴巴的百元大钞,仔细地撮着钱角,点了一遍又一遍。似乎这红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妈,你干嘛呢?”我带着试探性的口气。虽然心中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还能干嘛,去医院。”言罢,她卷起钱,出门去了。
唉!妈真是个口是心非的人。有时候,她让人难以捉摸。但其实,说到底,在她身上,只不过是充溢一种小市民气息,也许与她生长与小商人家庭有关;但她仍是愿意帮助人的。总结到一点:刀子嘴,豆腐心。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女。想想自己,不过也是这样嘛。
我们这对母女都很“小市民”。
然而我妈那股小市民味儿是彻彻底底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小丹,房间里灯火亮堂堂地,六毛八一度电,你还会算不?”
——“做事别那么拖泥带水,看看,又慢又浪费,通心菜择到只剩下叶子,这……”
于是,在母亲大人的严厉监督与潜移默化下,我的“市井”气息愈发浓厚,以至于每到做年例(我们这带的风俗,家家户户每逢这时都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头个儿搓开塑料袋,随时准备这收拾别人不要的菜的人——就是我。
事实上,当个“小市民“也没什么不好,小市民懂得很节俭,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占大多数的不就是他们么?他们也许爱抱怨一下菜市场的肉又涨了一块三毛,也许会议议东家的媳妇在哪工作,西家的孙子考上了哪间大学。但终究,他们中的大多数,心地还是好的,仍是肯帮忙的。对比一些阔绰人家里的孩子,我更愿意当小市民”家中的一员。
妈妈,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