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顽皮的我常常缠着姥爷讲故事,可姥爷总是笑着对我说:“姥爷不会讲故事。”有一天,在我不懈努力下,姥爷便给我讲了一个好长的故事,而那个故事是关于一个西北小城,她的名字叫做乌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乌海只是一个叫马鸿逵的西北军阀留下的地方小煤窑,在大跃进时期,为了满足包头钢铁公司的生产需求,大批的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
后来大批的工矿企业的形成,成为了乌海建市前的工业雏形,终于在1976年,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乌达和海勃湾合并建立一个市,由周总理提名“乌海”,寓意“乌金之海”。
刚刚建成的乌海,没有良好的环境,只要风“轻轻”一吹,便可见几条“黄龙”在空中飞舞,连站在对面的人都看不到,也没有优良的大企业,只有几家依靠矿产生存的小企业,与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相比,更是缺少文化积淀,可是这些并阻止不了乌海前进的脚步。
随着我们的长大,乌海也在不断的成长。
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守护在路边,一片片人造防沙林在城边绿了起来,市中更是多了几处绿地公园,生命盎然的绿色装点着大漠中的这颗璀璨明珠,让她更加朝气蓬勃。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乌海正以自己独特的经济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家来此投资,一大片一大片的工业园区在黄河之畔拔地而起,乌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实现工业强市的宏伟蓝图。
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乌海是一座移民城市,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为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形式各异的的文化习俗,因此,尽管他没有自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也没有自己的方言,甚至没有固定性的地域性传统习俗,但却以强大的文化融合力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没有地域局限,不受传统束缚的文化特征——勇于创新,善于吸收,多元并存。
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她却在乌海这个建市不过30年的城市中广泛普及,并且使市民们沉浸其中,书法已经成为了乌海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这就说明乌海具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作为一个乌海人,我为拥有卓子山的岩画,“活化石”四合木,堪称五洲之最的石炭纪硅化木而欣喜。
作为一个乌海人,我为生活在一个文明开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河畔之城而骄傲。
作为一个乌海人,我为家乡蓬勃发展的经济,清新淡雅的文化,勤奋努力的乌海人而自豪。
因为,拥有这样的家乡,无论在哪儿,我都可以自信地说:“我是乌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