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李白诗中读出仙风道骨700字

2024-06-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题记  
  他潇洒飘逸,风流倜傥,于酒肆茶馆中抒发万丈豪情;  
  他乐观坚韧,不畏权势,在金銮宝殿上傲视权贵  
  他一生才华横溢,胸怀坦荡,却历尽磨难… 他就是敢叫力士脱靴 , 贵妃磨墨 ,让宰相无可奈何的“谪仙人”-—-李白。  
  曾经,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名声,对他的一切一无所知。书上报纸上对他的描述近乎神化了,却让人感觉那么不实际。读了他的诗,才让我真正看见那颗褪尽修饰却又敏感孤傲,不甘沉沦的 心。  
  古来饮者,汉有杜康,晋有陶翁,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出了李白,他的酒和他的诗一样有名。可以说,酒就是他的伴侣,在压抑彷徨的日子里,酒给了他心灵的慰藉。于是也就有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有了“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的惆怅;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洒脱…  
  其实,芸芸众生,谁无痛苦?李白率真的个性更让人所不容。所以,三番四次的流放便施加到他身上。便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苦闷,有了“总畏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忧虑。不过,最后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战胜了逆境。  
  李白的流放生涯,可以说就是一部游记,满载着美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淡雅;“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的娇羞;“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情思,使人忘却了李白的痛苦。  
  他的仙风道骨令人见之忘俗。所以,后人称他为“谪仙人”,因为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与洒脱。他真正做到了诗人该做的一切,虽仕途不顺,却青史留名!  
  我愿啜饮一杯香茗,在青灯下,石桥边,读太白的诗,细细咀嚼个中滋味!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