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地位和灵魂。
笑谈北京的人。记得有一篇文章里是这样形容老北京人的:一老爷子,清晨五六点钟就起了,提着两个鸟笼子上公园里遛上一圈,那公园里有练嗓子的,有打太极的,有抖空竹的,迎着七八点钟的太阳遛鸟回来,在家门口的早点摊儿,“师傅,来俩油饼儿,一碗豆浆”,这就是典型北京老爷子一个早晨的生活方式。北京人的生活讲究一个其乐融融。
各位来北京的外地朋友可以上十里河华声天桥、潘家园旧货市场去看看,逗蛐蛐儿的,玩儿鸟儿的,养鱼的,玩儿风筝的,收集古玩的,反正是玩儿什么的都有。但北京人一般玩儿的东西还都不贵,几块钱几十块钱,足够满足你的爱好。这就像北京人吃饭一样。
北京人吃饭一般不讲究吃得贵,只图吃得好,吃得舒服。一碗炸酱面,再来上根儿黄瓜,穿着小褂儿当院儿一坐,花不了几个钱,吃得那叫一个香。柿子椒黄瓜西红柿,三种原料我至少可以给你炒出十样菜来。
北京的人就是如此,如此质朴,虽也会被说成懒或骄傲,但每个城市的人生活方式不同,所以这些带刺的话永远无法改变北京的人的灵魂。
笑谈北京的门。北京的城门有内9外7皇城4的说法。众所周知,古达的各个城镇都有城墙,城墙以内外而区分内城和外城,城墙内的居民要出城办事,需走城门出城。
当时,一般都是日出开门日落关闭城门 。北京的城门也是随着一朝一代而有所变更。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
崇文门以瓮 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 商望门生畏。"崇文铁龟"之名遍响京都。
走酒车,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清朝那时候京城卖酒的招牌得写“南路烧酒”,意思就是说,我上过税了,我的酒不是盗版,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产权一说呢,呵呵。
清末的杨柳青年画,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画面上画着酒幌,上面写着“南路”、“于酒”等字样,反映的就是这种全民纳税的良好风尚。以前的崇文门外,东北方向有一只铁龟,造型很是古朴,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
无论是北京的人还是北京的门,都是么的令人着迷,北京处处散发着淳朴的古韵,无限经典,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