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1600字

2024-12-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寂寞

你不必说,我已明了。

心灵在迷惘中挣扎,企盼有一刻,找到自由。

这生命的坐标,生命中未曾有过,

梦中的泪与悔,自然找得到解脱。

现实的沉默,仿佛忽略了寂寞。

你说,这心永远是为自己而动。

可是,寂寞而陌生地活着

为何不熟悉地死去,

难道,这交响着的寂寞能穿越,

穿越我这青春之心,

带来孤独的快乐,

那么,何必要解脱。

(小作文结束)

我们的全部,这生命,这悲欢离合,都在于我们的神念。失去了这瞬息更迭的神念,我们便走向了毁灭。

日方生方死,又方死方生。这一念的光阴,寰宇中的万亿一瞬。生命,这亘古不变的伟大;死亡,这无尽轮回的崇高,它们一直用渴望的双眼凝视着这个世间。每一刻,生命的诞生未尝停止;每一刻,生命的毁灭也未曾终结,那么这如日出日落般的更迭为何而存在?是为了毁灭而诞生的吗?那么我们何必畏惧死亡。死亡其实不可怕,它只是一种人类未知的神秘。然而正是因为没有人知晓死后的历程,所以就越发地留恋这可感的生。活着,我们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活着,就有着悲欢与喜乐。而对于死亡,我们一无所知,而我们人类天性中的敬畏之心告诉我们,不要去触碰死亡,这种警告的本质是一种割舍不断的留恋。

我们留恋感觉,不管这感觉是令我们喜悦亦或是伤悲,因为我们的意识因感觉而得以实现。我们的身体是物质的,可我们的最伟大在于我们的意识,也可称之为神念。我们所理解死亡即是意识的毁灭,意识的无知无觉便是死亡,而当我们进入了死亡的状态,也就没有了感觉。我们不会再有念头,也永远地停止了思考,我们不会去感受快乐,也不会受到痛苦的搅扰,我们很空灵。死亡其实和睡并没有什么分别,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时间的长短。

可为什么死亡是人类已知的最难以接受的罪?这就与我们的思想有关。如果没有了思想,我们就成了动物,如果没有了念头,我们就成了土石,没有了意识我们就无法证明我们的存在。当我们去想像这种失去的感觉时,便是一种思想的升华。可是这种升华并非是没有代价,因为在你明白的那一瞬,你会明白这实实在在的生活便是全部的真实。哪怕是你机械地挥动着锄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会思索,你有一种意识,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要规避死亡,这也就是说,它在时刻地告诉你你是活着的,你是存在的,土石没有意识,它们也就没有快乐与伤悲,它们有这恒久的生命,从来没有死亡的困扰。这是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存活过,它们一直是死去的,你比这拥有无尽岁月的泥土与石块高级,因为你知道,自己是活着的。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绝对性,有一经典的例子就是一坐山在那儿,你把眼睛闭起来,它就不在了吗?但是不知唯物学家们有没有过,向一个人展现这存在的世界的前提就是他必须是一个人,如果他是一块石头,那么这存在着的世界对于他而言意义又有多少呢?物质是世界的,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但这只是对于全人类构成的意识的整体而言的。而从人类的意识整体来看问题,往往就会忽略了许多关键。因为当一个人的意识面临消亡的命运之后,千千万万的个体意识任然存在着,而物质不变。物质比意识更经久,它还是坚定不移地被反映到了其他个体的意识里,但如果出现一种近乎不可能的情况,那么你就会了解到了意识对于人们的真正的意义。现在我们假设这样的一种情况,即世界上只剩下最后的一人,那么感受物质的主体也就唯一存在了,这已知世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只有通过这个人的意识才能够得以表达。也就是说,只有这个人的意识世界对物质世界有反应,物质才是存在的。而如果这个人的意识消亡了,那么纵然这物质世界还存在着,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却相当于毁灭了。因为再没有一个人类还存在。而在社会中,即使是一人的意识消失,其它人的意识依然能够反映着这世界,然而我们平日里忽略了这浅显的道理。对于独立的个人而言,如果你的意识毁灭了,那么你的物质世界等同于消亡了,因为这世上再也没有另一个你,其它人的意识虽然存在,可这与你无关。

引用帕斯卡的一句话,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由于有了思想,人就比摧毁他的任何东西甚至整个宇宙都高贵得多,因此,人就能吞掉一个宇宙。所以说,一念之间,我们可以拥有宇宙,也可以一无所有,全因为我们的思想。

怎能失去思想,这闪烁的灵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