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举止、言行非常鲁莽。但是由于奶奶的娇宠,哪怕家中有客人来访,我也可以童言无忌,很少挨大人的责备。
五六岁时,不知犯了什么毛病,我总是爱观察周围人的头发,从爸爸、妈妈开始,爷爷、奶奶甚至邻居,一个也不放过。据我观察,邻居李叔叔的头顶极为与众不同,像沙漠一样寸草不生,即使偶尔长几根“野草”也是稀稀疏疏的。突然有一天,李叔叔的头发一下子变得又黑又密,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
第二天,我带着六七个小淘气来到李叔叔的家门口。在一阵乱糟糟的敲门声中,李叔叔打开门,头发依旧黑黑亮亮。“小朋友们,找我有什么事吗?”李叔叔满脸笑容地说。“叔叔,你头上戴的是假发吗?”我直接切人正题。李叔叔没有说话,我只看见他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随后,门关了。等妈妈下班后,我“义愤填膺”地把李叔叔没有礼貌的事告诉了她。之后,妈妈却“义愤填膺”地把我教育了一通。那次我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尊重”,不过很不深刻,因为我当时仅仅记得,这种“为了一句话而丢失一个美好夜晚”的不平等交换,以后不能再做了。还有,就是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一些。
一两年后,我跨进了小学的校门,从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书本中,渐渐懂得了尊重的真正涵义。
如今,我已经不像儿时那样童言无忌了,但也并不为此感到劳累或受限制,因为随着阅历的增长,我知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如今,我已经学会按时赴约,因为我无权不尊重别人的时间;如今,我已经学会如何倾听,因为我没有理由不去尊重别人的情感与言谈;如今,在路上,我会为那些无端地嘲笑或指责别人的言行感到难过和气愤。也许,这就是尊重吧!我始终没有对儿时那位被我伤害过的李叔叔道歉,因为我明白:有时候人精神上的创伤,是很难用三个“对不起”来愈合的。
我学会了尊重别人,是的,我学会了。但我深知我对“尊重”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因为“尊重”是人生的第一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