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普通人700字

2024-06-0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今天上心理讲座的时候,老师在台上说:“我们的老师都是从很优秀的学校毕业的,从浙大从北师大博士毕业的都有,但是我们有荣华富贵后顾无忧吗?没有叭,我们都还是普通人。我们都只是‘打工人’而已。”想到过去在补习班认识的一个00后大三气质小老师,我想她小时候一定是老师们口中的“神童”吧,是一个5岁就开始上一年级并一路顺利升学,甚至在区内最好的实验中学参加入学考试时因年龄太小被拒,最后却以全部考生中第一名的成绩被请着入学的不一般的女孩,但后来在我夸赞她写的新闻采访稿时,她自己却由衷感慨:“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人。”

  看到她写的新闻稿我就觉得这是个不简单的同龄人,但最后也还是认同了她口中的大家都是普通人一说。如果说普通的对立面是成功,那在世俗评价体系里成功离不开“功名利禄”,毕竟自古便有“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之事引发的“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之说。

  但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最后我们都只是普通的打工人而已啊。那我们为何还要置身于人才济济的旋风中,争了闻鸡起舞又争披星戴月。还是想说Vitor老师,ta就站在那,啥也不干,便让人感到世间安好。我想这便是努力的意义吧。我一直觉得,我们努力读过的书真是我们看更高风景的基石,看的风景不一样,内心的平和度也有了差距。

  确实就像前些年网上调侃的那样,若你满腹诗论,看了美景脑中也为风景加了特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非用“wc,真美啊”还原了生态。

  努力成为普通人和葛优躺成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努力过的人在说到自己只是普通人时,面带平和,但内心有一幅蓝图在持续构造着。真正的葛优躺成普通人是难以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而已。若没有努力争取过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怎能知道最后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呢?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