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唐睿琪小朋友,是在今年年初。那时,她是太原小主人报新闻学校中级班的一名学员,我在这个班任教。一个班近二十名的小朋友,唯有她首先闯入我的视线,这并不是因为她长相出众,也并非她凡事占尽风头,只因她一节课下来,一个接一个的反问引起我格外的注意。课间休息时,她大方地来到我身边, 有礼貌地把自己的几篇日记交给我看。当时我即惊诧,一般孩子不大愿意让别人浏览自己的日记,她倒显得另类了。由于休息时间所限,我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表示能否带回家仔细拜读,下周再奉还,她爽快的答应了,并把她的Email留给了我。
回家后,我自己阅读了她的日记,一共是7篇,时间是紧挨着的,一天一篇。内容均是她在学校或家中观察、参与的一些小故事,手法上记事偏多,描写较少,抒情议论则凤毛麟角。她曾要求我批改,而我考虑到初次相托,只是把病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改了改,没有下书面评语。因为我担心挫伤她的写作热情,准备见面时相机行事。七天后,当着她母亲的面,我把日记归还予她,并充分肯定了她的成绩,说了些鼓励的话。她听得很专注,却不时摇摇头,表示对我的表扬存有意义。放学后她母亲便问:“这样写行吗?”一位母亲望女成凤的关爱之心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为自己过度的圆滑而心愧,于是我尽其所能敞开了心扉。
首先我谈了谈写日记如写作文,尽管篇幅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日记不是流水帐,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很多,但值得一写的也就那么一两件。要选择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自己感触最深的,对自己最有意义的材料,然后详细、生动、具体的把事情完整地记叙描写下来,再对事件本身发表一点看法或感想,或喜或忧,或爱或憎,流露真情,发表实感,使日记更具可读性,记下自己的成长史,并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磨练功底……我讲着,唐睿琪听得越发认真,还不时点点头,最后若有所思道:“哦,我明白了!”
接下来我就这七篇日记逐一做了辅导,一看时间,我们这才都感到饥肠辘辘。最后,唐睿琪又拿出了一个星期的日记,恳请我详批详改,我也真诚地接了过来。从此,我们师生直接定式交接,从不间断,一直坚持到了今年暑假前。
如今她的日记结为集子,我想这不仅仅是唐睿琪的一部成长史,其中更渗透着父母无限的期望。也许其他小朋友的家长看了这个集子,会有一番感慨和羡慕,更有一番启迪和激励。很多人总感到日记经常无事可写,难以坚持。其实,只要留心生活,仔细观察,会发现自己身边可写之事,可抒之情,可感之言源源不断。尽管一件事情很小,也很平凡,甚至微不足道,但通过深层的挖掘,却会有一番所悟,所感,所记,另有一番新意,正如俗语所说:“滴水可以穿石”,小题也能大作呀!
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有事可写,但下不了笔,不会写。其实,写日记、写文章就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只不过是把口语变成书面文字。不要急于讲求文采,文采是长期的写作实践磨练形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但铁杵能磨成针。只要能像唐睿琪同学一样,虚心好学,持之以恒,那么在写日记中就会享有无穷的乐趣,并受益终身。
祝愿唐睿琪小朋友健康成长,更上层楼,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