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惨世界》有感900字

2024-06-2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刚买到这一部书的时候,我就发现,这部书是沉重的。那么厚的一套书,掂在手里,分量实在不轻。而当我细细看完我更深切地体会到这部书思想上的厚重。

这是一道世间百态的大杂烩:米里哀主教、芳汀、冉阿让、德纳第、珂赛特、马吕斯、沙威、安灼拉、伽弗洛什……这一切人物,以及一切事情,又都被放在了一只特别的大锅——法国大革命里。

人们是悲苦的,人们却又是勇敢的,所以有了革命。革命为了什么?我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因此人们英勇无畏。它体现在滑铁卢康布罗纳的那一个简单的字;年迈的马白夫公公的壮举;马吕斯勇退敌人;安灼拉甚至是格朗泰尔的英勇就义……

作品确实是和标题相同,呈现出了一个悲惨的世界。但作者在其中,还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另一种思想——那便是革命。既有那弥漫硝烟的史诗,还有一种,似乎是作者更想突出的(我个人认为)、看不见的、更为深刻的革命——那是思想的革命,灵魂的革命。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米里哀主教,过去风流倜傥,放荡不羁。而后来的战乱,困苦,使他从内心开始蜕变,成为了人们景仰的“汴福汝”主教。乐善好施,积极向上,一心向善的马德兰市长呢?曾经是一个凶狠的,怀着恶意的报复社会的心理的苦役犯。是主教的教化,掀起了他内心善恶是非的风暴,最终改邪归正。再如马吕斯,在外祖父吉诺曼的顽固思想浸泡下,在T男爵夫人的客厅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保王党,思想封闭滞后,甚至仇视自己的父亲。在一次偶然的望弥撒的时候,理财神甫马白夫先生的一语点出石破天惊,马吕斯于是从真正认识父亲,热爱父亲,开始倾向进步。还有沙威的“出轨”、自杀……

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决定如何创造、改变物质。三国时吴国吕蒙,从有勇无谋,在听了孙权一席劝告之后,励志治学,到令鲁肃刮目相看,最终成为东吴大都督。残疾女作家张海迪,没有被病魔击倒,身残志不残,刻苦用功,奋发学习,创作,深受人们的钦佩和喜爱。达芬奇初学画时,老师让他不断地从不同角度画鸡蛋,他曾对此很不耐烦,甚至厌恶、抵触。然而在老师的开导下,他终于明白其良苦用心,潜心学习,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事实证明,恶习、缺陷、过错,都无碍。一个人,只要他能心向光明,敢于接受正确事物,勇于革命自己的内心,他就是依然高尚的,依然是能直面圣洁的阳光、笔直地挺立、昂首地行进的。希望大家都能从即刻起,拿出勇气来,不要畏惧困难,坚持到底。《悲惨世界》里说的好:“革命只有受挫折的时候,没有失败。”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