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自然科学通常是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真理。而道德伦理是一种蕴藏在脑中的主观意志,不存在对错,即存在分歧。
规律客观存在,不受意志的动摇,因此自然科学可普遍达成共识正如三大定律,它便存在在那里,等待着牛顿去发现它,它拥有固定性。然而,道德伦理正是因为它缺少固定性,拥有灵活性,才会在不同的群体中存在分歧。
不同地域,风俗拥有不通过的道德伦理,在日本,吃面时发出声响是表示这面好吃,是对于厨师的赞扬,而在其他国家,则是影响他人的表现。这一褒一贬,体现了地域风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便促使了不同人对道德的主观意志,导致了道德分歧的存在。这种分歧存在不同地域的每一个角落,是一种普遍现象。
而人与人之间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不同也促使道德分歧。以新文化运动时的中西论战为例,《东方杂志》的杜亚泉为首的传统派与胡适等人的西学拍就向西方学习展开辩论,前者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后者是学习西方的救国意志,双方都无所谓对错,真理并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事物具有多面性,事物之争越普遍,道德分歧的存在也更加普遍。
当道德分歧普遍存在于现代化社会,我们应该做的是聆听。伏尔泰所说“虽然我不赞同你说的,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每个人生来平等,都拥有属于他自己的话语权,聆听不同的声音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更深一层,我们可以通过聆听,广开言路,拓宽视野,不囿于个人的视角,这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全民的看待问题。
现如今,言论自由的普及使道德分歧普遍存在,我们不应该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而应该在分歧中窥得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
故而,接受分歧,不一叶障目,纳百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