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曾作出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视窗。1984年4月,又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
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进入今年以来,朝鲜经济改革又出现了新的气象。首先是金正日1月中旬率领内阁总理来华考察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随后,朝鲜劳动党中央群众团体及首都建设部第一副部长张成泽带着30多位高层经济官员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经济考察。4月中旬,内阁总理朴凤柱在朝鲜第11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尽管没有进行高调的宣传,但还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朝鲜对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先后提出了实利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重视科学技术、新思考、改善经济管理模式等新的观点和主张。2002年7月1日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管理秩序改善措施”,而且同以前相比,该次经济政策调整和改革的力度大,涉及面广,为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朝鲜的经济改革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吸收市场经济的一些合理因素以弥补计划经济的缺陷。应该充分肯定这是朝鲜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指导思想悄然变化,新观点和新理论。
目前,朝鲜尚未建立起指导经济改革的系统理论,但是,金正日委员长陆续提出的新观点和新理论,成为朝鲜经济改革的基本理论思想。 1. 实利主义理论。 实利主义理论是金正日就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后提出的第一个新观点。目前,尚无系统阐述实利主义理论的论著,但是根据朝鲜经济学家的介绍,实利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给人民带来实际利益;二是做事情时要追求利益不能吃亏。在这里,第一层是原则,第二层是实际内容。 在经济活动中遵循实利主义原则,就是要追求经济利益,企业要创造利润。为此,2004年4月朝鲜通过修订《财政法》,把企业经营的最大目标由“减少成本”改为“增加净收入”,促使企业向利润导向型经营方向发展。在朝鲜,目前实利主义是各项经济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朝鲜的经济学家这样进行比喻:如果和中国相比较,实利主义与中国的实事求是相似。据此,可以说实利主义理论将成为朝鲜人民解放思想、推进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论。 朝鲜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朝鲜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奋斗目标上。朝鲜在进入新世纪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奋斗目标。这里包括建设军事强国、政治强国和经济强国。朝鲜认为,在这三个战略目标中,军事强国和政治强国已经实现,只剩下建设经济强国的任务。因此,“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奋斗目标意味着经济建设是当前朝鲜的中心任务。 3. “新思考”理论。 2001年元旦,朝鲜通过《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青年前卫》的共同社论提出了“新思考”观点,强调“适应新时代要求,在思想观念、思考方式、斗争风气和工作作风上要进行根本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金正日也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不能站在以往奠定的基础上按老样式生活,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更新面貌,不能为旧的观念所束缚,过去旧的、落后的东西该抛弃的要大胆抛弃,“在21世纪要以新观念、从新高度出发,对待、解决所有问题”。另外,《劳动新闻》社论中还指出,“要大胆变革”,“进一步改善朝鲜的经济管理体制,适应新环境、新气候的要求”,新世纪劳动党优先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使朝鲜人民的思想观念、思考方式和工作作风符合新世纪的要求。
三年前首次公开使用“改革”一词 1998年朝鲜通过修改宪法吸收了一些市场经济因素,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但对“改革”、“开放”的字眼儿表示强烈的反感,在朝鲜经济政策调整中决不允许出现“改革”、“开放”的词汇。 朝鲜虽然表面上强烈反对“改革”、“开放”,然而新出台的经济调整政策,其实质就是一种“改革”,只是提法不同而已。如朝鲜《劳动新闻》2001年11月21日刊载的题为《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一文中指出:“由于社会主义的历史较短,作为经济管理的主人——人民大众对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还有许多不足,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方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如果不放弃陈旧的、落后的、脱离现实的东西,经济就不能得到发展。”不言而喻,这种“放弃”本身就带有“改革”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朝鲜反对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反对不适合朝鲜国情的改革。事实上,朝鲜一方面对改革表示强烈的反感,而另一方面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推进了经济改革。2003年6月,朝鲜中央通讯社终于公开使用了“改革”一词。 肯定并学习国外的“改革”经验 金正日今年1月10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并在湖北、广东、北京等省市参观考察。他在会见中国领导人时高度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他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焕然一新的面貌和生机盎然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充分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朝鲜党、政府和人民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表示祝贺。
两个月后,朝鲜劳动党中央群众团体及首都建设部第一副部长张成泽,带着30多位高层经济官员组成的“专家团”,沿着金正日的访华路线,对湖北、广州等地再次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张成泽对金正日访华“南巡路线”的跟进,进一步证实了朝鲜借鉴中国模式改革开放的意愿。朝鲜还将陆续向中国派遣各种经济代表团考察中国改革的经验。事实上,朝鲜自2002年经济改革以来,就向中国、越南及欧洲一些国家派遣了进修学员,其目的就是加强市场经济、金融、贸易、高新科技类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可以说,朝鲜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自上而下学经济的运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措施 今年以来,各种迹象表明,经济工作事实上已经成为朝鲜的中心任务。朝鲜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经济工作上面。第18次朝韩部长级会谈于4月24日结束。朝韩双方达成八项协议,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从八项协议的内容来看,经济合作成为会谈的中心议题,占了大量篇幅,这是与以往部长级会谈的不同之处。双方决定在各地区、各行业扩大投资和合作,并将于5月召开第12次南北经济合作委员会。由此可见,朝鲜的国家发展战略已经悄然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面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是今年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 朝鲜第11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4月11日在平壤召开,朴凤柱总理在会上做了题为《2005年工作情况和2006年工作》的报告。他强调,今年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圆满地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和吃饭问题”。
近几年来,朝鲜一直把农业战线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为解决粮食不足,朝鲜2001年开展了“土豆革命”、“种子革命”,提倡大量种植成熟期短、产量高的农作物。科技人员还培育出无病毒、高产的新品土豆,力图“以豆补米”。由于朝鲜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努力发展农业科技,朝鲜的粮食产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05年的总产量达到450万吨,创下近10年来的最高值。从今年1月起,联合国对朝鲜持续10年的粮食援助宣告结束。世界粮食计划署解释说,那是因为朝鲜政府希望把援助重点转移到开发建设方面,而目前其粮食“已足够应付朝鲜国内所需”。由于朝鲜积累了经验,尝到了甜头,认识到了农业基础的重要性,所以把发展农业生产当作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任务。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朴凤柱在报告中强调,要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现实的要求,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开辟对外市场,实现贸易的多样化和多边化。朝鲜把对外贸易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一个新的变化。尽管去年底以来,美国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但是2005年朝鲜的对外贸易还是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与朝鲜的双边贸易增长14%,贸易额接近16亿美元。朝鲜从中国进口了10亿多美元的商品,包括石油和玉米,向中国出口了5亿美元的商品,主要是煤炭和铁矿石。其中,据丹东海关统计,2005年丹东口岸对朝进出口货物186万吨,对朝贸易总值8.4亿美元,量值双增,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2005年朝韩贸易额突破10.5亿美元。 预计朝鲜今年会继续扩大同中国、韩国的双边贸易,同时会积极开辟新的市场,如欧盟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等。为了适应贸易发展的需要,中朝两国计划在鸭绿江上新建一座公路大桥,该桥将成为连接两国的新鸭绿江大桥。
改善经济管理方法 朴凤柱在报告中还强调,要不断改善经济管理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又要保障实利。朝鲜最近将通过用市场定价来取代国家定价的方法进行工厂和公司改革。朝鲜还将部分放弃在生产和销售领域的国家计划。这些改革措施不仅适用于中小型工厂和企业,也适用于大型国企,政府有可能从大型国有企业按市场价购买产品。政府还将允许工厂和企业吸引外资、建立合资企业或者按照自己的能力通过贸易来赢利。 加快发展科技 在第11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有一项议程也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崔泰福所做的《加快发展科技,大力推动强盛大国建设》的报告。朝鲜将科学技术发展作为朝鲜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崔泰福的报告被外界认为是朝鲜重视科技发展、要迈入信息社会的意志体现。朝鲜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一项战略性目标是,到2022年使朝鲜成为世界主要的软件大国。 朝鲜媒体此前已多次强调,21世纪是科技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没有科技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建设“强盛大国”的目标。
尽管如此,最高权力机构的会议上专设一项关于发展科技的议程,这在朝鲜并不多见。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认真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发展科技的报告,也充分说明重视科技、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经济特区仍是朝鲜的一个重要选项 开城工业园区是朝韩经济合作的成功之作,并已纳入第12次南北经济合作委员会讨论的议题,且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推广和扩大。
另外,也不排除参照中国模式,在其他地方另建特区的可能性。如有报道称,朝鲜决定在鸭绿江下游的绯缎岛开发新的经济特区,将绯缎岛建成未来的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