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1600字

2024-06-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政治周考的成绩出来了。由于政治这门学科是个要死记硬背的主儿,大家为这次考试都准备了很多,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考得很好,小Y就是少数几个发挥失常的学生中的一个。她是政治课代表,但是成绩居然没有及格。

下午,我刚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小Y将整个脸平贴在课桌上,随着墙上的呼啦呼啦吹着的电扇,不时地扭动着脖子,这个动作起码保持了一节课。下课后,她和往常一样跑到我这儿来问题目。

“你政治考得蛮好?”我试探地问道。

“是啊,好得不得了,今天中午刚被我妈骂了一顿,算了,这次的成绩你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窗外几点午后的秋阳洒落在我坐着的这个角落,以及她的脸上,才发觉她的视线有点模糊。

“你哭过?”我小心地询问着。

“哎,不要说了,说得我现在都好想哭。”她低着头回应道,让我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

之后是一段漫长的沉默,她似乎忘记了是要来做些什么,直到上课。

第二节课,她的状态似乎好了一点,开始听了些课。

下课后我本来打算趴在座位上小睡片刻,谁知道她又像个幽灵似的来了,手里捧着一罐菠萝啤,一边笑一边吸着。我看了简直无语,懒洋洋地说道:“大姐,拜托你专业点好吧,要凸显你的幽怨你可以买一瓶正宗的哈啤,或者是白酒,拿饮料装什么蒜啊?”

她没有管我说些什么,自言自语地说着:“我父母啊,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我也知道嘛,我周考的状态一般都很差,上次语文就没及格,可是我月考语文偏偏考了第一名啊,我怎么说他们都不理解我,哎... ...”

“其实我也知道自己最近不太认真,其实有时候想想,还真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啊,毕竟他们这么辛苦,为了让我好好读书,付出了那么多。”

“我啊......”

看着她那认真反省的样子,我心中的某根神经似乎被稍稍触动了一下。

“你不觉得你父母为了让你来这儿,肯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么?”

“嗯,哦,对.. ....”

我突然想起了什么。

离开父母来到新的学校已经半个月了,说真的,我还真就没有什么不习惯的,我从来都很相信自己超强的适应能力,但今天小Y说的那一番话的确让我感动。

以前在父母身边时,总觉得什么事儿都可以选择依赖,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他们为我作出的努力,我从来都理解成理所当然,哪怕以后自己肯定也要为人父。我从不会去珍惜他们的好,总是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他们的身上。

但我却从来没有看到,他们为了我,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以为我在外面是不会想家的,因为我是个有梦想、敢追逐的人。但是我却无法否认自己心中的那份牵挂,那份名叫做“必须要对得起他们的努力”的牵挂,或说是责任感。

我从来没有像周总理那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甚至没有“为了自己的命运而读书”的觉悟,因为我从来都觉得人是被命运操控的,把整天努力读书的劲头归功为命运,经常把“要是我爸妈不是老师那我肯定不会认真读书”挂在嘴上。但现在想一想,虽说我现在仍然认为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坚持“我从考出好成绩的第一天开始,即使自己不喜欢也没有选择地走上了读书这条路,因为这是命运”这个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但对“读书”二字有了新的感受。那么多人在背后看着我,支持我,其中就有我父母。

父母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从来不求回报。即便他们不求回报,我也必须在读书这条路上努力地走下去。

来长沙一中学习之前的那段日子,是谁天天为我调配营养,把我当老爷一样供着?是谁为我到处奔走,搜集考试资料和信息?是谁没日没夜地为我安排、计划?不都是为了能让我到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

这些我都懂。

以前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投票,题目是“到目前为止你依然坚信着什么?”,有超过7成的人选择了“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这个选项,是我选择的却是“人们永远无法认识世界的本质”。如果现在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现在我依旧不喜欢那些枯燥的文字和深奥的知识。

但我却喜欢上了那种努力奋斗的感觉,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充实,感觉才会踏实。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得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