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乞客1500字

2024-11-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那一年,我十六岁,青春像六月江南的淫雨般恣肆,惟恐世界没有我的存在。

初中毕业,我以为,在那片一切都贫瘠的土地,足够炫耀我的文明了。无须再作愚蠢的追求。

我闲置在家,青春是萌动的,一张年轻的脸如地球边缘的某个泉眼,喷吐着寂寞。寂寞是勇敢的,更是怯懦的。

我被一股打工的潮流席卷而去,到了一个不止是陌生的地方。世界就只有两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乡村。而我离开了自己日日厌恶的乡村,我以为是它的贫瘠造就了我的贫瘠。和其他打工仔唯一不同的,我知道了梦的涵义。于是我不会顺从的忍受一切,也不会坐等共产主义的到来。城市里的寂寞永远不被感知,取而代之的是寂寞的喧嚣,寂寞只是一个修饰词。我开始怀念那贫瘠的寂寞,在那片单薄的土地,贫瘠就是贫瘠,寂寞就是寂寞,它毫不掩饰,也无力掩饰。

人只有在受伤时才会想到回归。

我仓皇返乡,除了自己,一无所有。母亲是所有平凡的农妇中的一个,她的平凡体现在嘴的唠叨和对她的儿子本能的期盼上。她尽她的所见所闻反复的罗列寥寥几个衣锦还乡的范例。这让我不仅更加寂寞,还加上沉默和苦闷。

乡村集市是这片岑寂的的土地唯一可以彰显繁华的喧嚣地。每个寂寞的青年都不会错过每六天才一次繁华,纷纷穿上最满意的衣装结伴从八方四面赶来会合。我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我是独自一人。

寂寞的人在喧嚣里只会更加寂寞,尽管他的寂寞很难被感知。我游魂般混沌的游荡于这混沌的集市,企图让这久违的喧嚣掩盖我的静若死水。

人群。

他们在看什么,反正也是无聊,我也凑了上去。

是一个乞丐,我由于以为自己毕竟要文明一些,故称之乞客。

他与一般的乞客唯一的不同是他不太像乞客。他的衣衫不褴褛,所以他行乞的目的不是食物。他的乞书写的很有文采,方方正正的楷体字恰倒好处的写明了他行乞的原因是父亲瘫痪,无力就医,而自己又在上学,从长计议,自己绝不能放弃学业,他手里的学生证和父亲的照片说明了这两点。我这时才第一次去想象父亲对于一个脆弱的农村家庭是什么样的象征。我比其他人更相信,因为那个学校我知道,是姐姐正在上的水电中专。

那一刻,我的寂寞竟瞬间轻浮起来,即刻灰飞湮灭。

行乞……?

我敢吗——为父亲,为学业,或者其他任何包括讥饿的原因?

伟大,高尚?不,跟这些词没有一点关系,他只是已经决定不把自己当人看。他没有把自己当人看,乞客不是人?乞客是什么?乞客就是乞客,却不是人的一种。

那我是什么,我是如此的把自己当人看。并以人的智慧屠戮我的意志和快乐。

我面无表情,独守这喷涌如泉的青春,却只收获这廉价的永恒的寂寞。

周遭的人群不断的更迭,去了旧的来了新的,去了新的来了更新的,有的驻足,有的施舍,有的驻足并施舍,有的不驻足也不施舍。惟独我立在那儿,像这片风景的一个绝对参照,像城市街口的广告牌见证着城市的沧桑,最终自己陈旧得一文不值。

时间久了,人们竟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以为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

喧嚣——没有。集市——没有。人群——没有。自己——没有。

我把仅有的由于捏了太久而皱巴巴的原本就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二十元钱,皱巴巴的递到他皱巴巴的手里,他竟第一次抬起了一直低低埋下的头颅,眼里写满悲哀的辉煌。几个稀稀拉拉的路人向我投来异样的眼光。

我们两个原本陌生的男孩拥抱了一下,我重重的拍了他的后背一下,他坚硬瘦削的身体震得我的手心发麻。我仓皇转身,仍旧寂寞的离去。

我没有作那高深的追问,是我施舍了他还是他施舍了我,但我觉得自己从未如此的富有过。

该夜,妈妈唠叨着近乎自语的说着集市上的新鲜事,我仍旧寂寞的听着,只是突然觉得妈妈是如此的可爱和不可或缺。其中她说到了那个行乞的孩子,妈妈显得温情而苍凉,像六十年代的保守女诗人。她说她给了他一块钱,妈妈显出自豪的神情,她说一般的人都是给一毛两毛。我淡淡的答,妈妈好良心。

现在,我仍旧寂寞的坐在某个重点大学的不算安静的寝室,借助文学的手法和记忆写下了上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