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各种故事书,妈妈读给我听,只是她没有耐心认真的多读几次。上了小学,课业相对多,任何一门课后作业都是在妈妈的打骂中完成的,一遍一遍要我修改,也不说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老师批改后,没有几个正确的地方,所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我被定义为笨小孩。
转折是从初中开始的,妈妈无法参与我的学习了,因为她根本不会,连打骂的底气都没有,由于基础太差,报了辅导班,加上我的认真,学习成绩从班上的倒数,冲进了全年级前几名,妈妈是不相信的,跑到老师办公室,要求查阅试卷,当时老师看她的眼神都有些异样,查过后,还是不相信,坚决认为我是抄别人的,经过初中三年,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妈妈也开始不再质疑。
对课外书的购买是在初中毕业后,那些有趣的故事,精彩的遣词造句一直吸引着我,很想看看完整的一本书,家附近有一些书店,7元一本名著,是那种删减版的盗版书,虽然有些错别字,但是,看得很开心,最喜欢的是那本《福尔摩斯探案集》,几乎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妈妈觉得我应该看作文书,这类书籍就该藏起来,我很不理解:“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为什么要把自己陷入一个圈圈里?”后来,我发现妈妈处理情绪也是有这个问题,不敢接受人会有很多情绪,开心时不敢开心,生气时不敢生气,看见我笑别人,也不准我笑,一般只有两类人会没有情绪,一、看破世间俗世的高人,二、内心局限的痴人,妈妈是不前者,因为她的语言贫瘠,人也很傻,哪能堪破世间俗世?只不过是不敢有情绪,害怕面对产生情绪的后果,就一直躲着它,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圈圈内,不敢出来,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偷懒,想缩到安全的,没有人事纠纷的区域里,那段时间,我不敢做这个,不敢想那个,活像一个傻瓜一样,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敢有异议。
把自己圈在一个这样的框框里,我很不开心,生活的质量都降低了,我开始拿起书本,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开始解决自己的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先从基础类名著开始,知道作家的视角,研究任务的心理变化,上一些有关的网课,丰富自己的内心,然后,尝试着把自己的心灵感悟写下来,没有老师随时指导,我想让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表达出属于自己的观点,把开始写出的东西拿到现在读一下,总觉得还有提升的地方,这让我很开心,这是进步的表现,慢慢的,养成了发表个人意见的习惯,但是,在某些人际交往的场合,我认为让别人发表意见比较重要。
另外我还买了其他的畅销书,另外还有电子书,方便利用空闲时间阅读,通过读书,我学到了很多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它们真的可以成为我的能量补给站,一日不读书,会觉得脑袋空空,如果能和同好论高下,我也愿意一天不读书。
空下来,和一些同龄人交流,我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不再自大地定义一个人,我对自己目前的要求是能立体的观察到一个人的全部面貌,能体会到别人细微的感情,也能处理好自己的感情。
生活一直都是残酷的,过去是,未来也是,停留在以前的不快中,还怎么能面对未来的风浪,这是我对过去事情的态度。当下,有花开,有明月可赏,有好书相伴,有人事可品,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未来之事皆是现在事物的发展结果,那又何必想得太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