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书之前,是一点都不了解徐志摩的(虽然读完之后也不敢说完全了解)。唯一的印象是那几句《再别康桥》里的零星点点,或是偶尔蹦出的文绉绉话语,抑或是头发过长且带着大框眼镜的形象。哦,不,那是海子。
所以我不认识,在翻开《徐志摩传》的扉页上,一人穿着笔直的西装,衣领雪白,颈下的领带骄傲却突兀地凸显实着让我吓了一跳。梳着整齐的头发,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框眼镜,原来他是这样,倒也符合那些深沉而又热烈的诗句了。温柔、风流、感性成了第一印象,让人不禁要说“你好,诗人!”
徐志摩果然坎坷,但也与其他人不同,是在情上。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接踵而至。为了陆小曼而把原配张幼仪给休了,这倒需要勇气和果敢。在被父亲断了经济后开始兼职养活家庭,但陆小曼需要大量的金钱物质来维持,即使每月的生活费是普通人的几十倍仍填补不了,常常捉襟见肘。脱离原来的轨道意味着太多的付出和努力。
且不说徐志摩是否为常人所唾弃之事真心感到后悔抑或是疲惫。几个人的事,有太多可以说,也太难理清,或许连他们自己也糊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才华。忧郁、纠结、冷漠、热烈而又疯狂这些相辅又相斥的感情,在他的诗中相继迸发。百转回肠的忧愁让人心动,但又心痛,像初春的细雨,绵绵、稀稀、落落、不断。就那么一直下着,续着千百年。又如消愁的人怎么灌酒,也淹不到心里去。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这首诗飘出细密的丝线,裹住徐志摩的心。一层一层,交织着,绊住了别人,也牵住了自己。徐志摩无疑是脆弱的,心思敏感。同时,他也是执着的,炽热的“有志者事竟成,没有错儿。奋勇上前吧,眉,你不用怕,有我整个而在你旁边站着,谁要动你分毫?有我拼着性命保护你,你还怕什么?”浓烈的文字,倾吐这对陆小曼疯狂的爱意与深情。
徐志摩又是残酷、冰冷的。张幼仪怀孕,此时徐志摩正疯狂地追求林徽因,无暇顾及。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张回辨道“我听有人因打胎死掉的。”徐就一句“还有人因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这是无情无义,令人难以接受。
徐志摩是美好的。他有才华,有副好外表,有厚实的家庭背景,对所追之人或物投入,热烈。他又是败落、冷漠的,像个不经事的孩子,随意而又口无遮拦,随心伤害,让人敬而远之说出“再见,诗人!”
徐的一切让我觉得太乱,出场的红颜太多,关系太复杂,理不得,整不了。最终在这死结中,结束了他的生命,也是因为情——毁机于参加林徽因演讲的路上……
这本书,我是不会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