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1100字

2024-06-1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县城—古城蔚州。它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南部,紧邻北京。虽然这几年她的经济发展不错,但听长辈说,以前这里相当贫穷,四面环山,公路不好走,火车也不通,交通很不发达。但也许正是因为长期的贫穷与闭塞,反而给这里保留下来很多有传统特色的地域文化,厚重的文化给家乡增添了丰富的味道。

“舌尖上的文化”应该最有特色吧,它调动起的是对家乡丰富的想象。蔚州种植的粮食作物非常独特,有黍子、苦荞、莜面等。人们把苦荞打成面,做成一种名叫饸饹的面条状食品。人们还会把莜面搓成圆筒状、面条状、扁片状,放在类似蒸包子的笼屉里蒸熟,配上汤菜,别有一番香味。像这样的特色面食,放在京城,那可是价格不菲。但在蔚州,却是家家饭桌上的常备主食,这样想来,每天吃饭都有一种“赚了”的感觉,吃起来岂不更香?

不止是地域间的对比,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种家乡的野菜,名叫苦壮菜。这种菜清热解暑,但其味极苦,吃下后满嘴都是苦涩。即便好处多多,小孩子也是不肯委屈了自己乖乖吃下这“人间极苦”的。每次不得不吃的时候,大人总是手里拿着糖块哄着、逗着,嚼着苦,想着甜。这种味道间的对比也似乎是让我这个小孩子早早明白“先苦后甜”的道理了。

品完苦,忆完甜,再来尝尝蔚州的炸糕吧。当地人将黍子磨成黄糕面,加水,用极微妙的火候将其蒸熟。可以直接配菜做主食食用,也可包上馅放进油锅做成炸糕。这种黄糕色泽金黄、玲珑剔透、内部饱满、满溢油香,吃起来入口香脆,而后糯滑劲道。每次回老家我们都会带上几袋子糕面,回去让妈妈给我做炸糕。

蔚州的味道可不仅仅在舌尖味蕾上,更蕴含在她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淳朴中。

逢年过节的高跷、秧歌,红红绿绿,虽然土的掉渣,但朴实热情、喜庆热闹。每年的元宵节这里都会放焰火。其中的“打树花”现在已发展成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表演者会手持一柄柳木勺,舀起一勺烧化的滚烫的铁水,一下子向墙上泼去,那瞬间,一股火辣辣的热气扑面而来,只觉一种“千树万树‘火’花开”的感觉,铁水就如一个个小精灵飞散开来,五光十色,光辉灿烂,璀璨夺目。李白也曾称赞道:炉火照天地,红星照紫烟。那种视觉上的饱满,加上充盈心头的热闹与灿烂,便是家乡人品味幸福生活的甜蜜味道吧。

提到文化,不得不说的还有剪纸。剪纸种类繁多:戏曲人物、鸟兽鱼虫、人物场景等等,这些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璀璨,浑厚中有细腻,纤巧里显淳朴,分外玲珑剔透,五彩缤纷,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给人以和谐大方的乡土气息,欢快、明朗、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欣赏后总不由赞叹艺人手法之精妙、构思之精巧。总想多买些带回去装饰房间、点缀生活。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也是热爱生活的味道啊!

如今,蔚州以其独特而传统的味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而我,离家乡渐远、回去的次数渐少。苦也好辣也罢,留在心间的永远是甘甜与温暖,因为,那些符号已烙印在心底最深的角落,拾起的,总是最珍贵的片段。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