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鸣1400字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

实在想不出一个华美的题记来装裱,因为我的内心只有悲伤。

老师在课上讲了什么,我几乎没有听到。目光直直地望向鲁迅那刚毅忧愁的面容,脑中映现的,却是汨罗江畔,屈原留下的哀伤。

我的确应该写点什么了,纵使我没有鲁迅的心肠,也写不出多么流光溢彩的文章。但至少,我要将自己的内心诉说,让自己的心灵释放。否则,便是久难挣脱的罪责与折磨。

每当我翻开课本,望向刘和珍君的面容,内心有一份说不出的苦痛。但是,也只能微笑面对。照片中的笑容是那样的温和至诚,无论是怎样的铁石心肠,都无法相对而流下眼泪。所以,我只能微笑面对,但手上却青筋暴起,森骨兀然。态度可改,心何从而变?我只能一次次压抑着心中的愤慨。

老师在讲台上铿锵有力地述说着课文所表露的感情,几十双眼睛麻木的望向他,没有愤懑,没有哀伤,只有趣话之后的哄堂大笑。我无法闭上眼睛。因为那是在上课。纵使闭上了,心也必须对外开放。我并不是无奈于当今学生的麻木与不仁,更不是有什么过激的想法。只是,我为鲁迅做的一切,感到无尽的惋惜与不平。他为了挽救国人,倾尽心血,耗费人生,最终,也不过是徒劳而无功。

雄狮的每一根毛发都昏昏沉沉,醉生梦死,所以,它永远也无法面向世界,而发出那惊鸿的咆哮。

鲁迅,用文学的力量,挽救了国人,却没有把桌上的酒水洒尽,没有将人们从梦中惊醒。他成为了一座高山,没有人能够逾越。不是无法逾越,而是不想去攀登。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安稳的囚笼里,没有上锁,却不愿出去。

我不习惯用嘲讽的眼光望向任何一个人,更不会自取其辱地责问对方。但是,我也不会将恨与愤怒禁锢在心里。那种侵入皮骨的疼痛,我至今也无法忍受。

刘和珍君死了,死在了黑洞洞的枪口和空洞洞的人心之下。棍棒打在她的身上,流出的却不是鲜血,而是炙热滚烫的岩浆!那液体是红色的,发出耀眼的光芒,刺向每一个旁观者的心房。她是幸运的,因为鲁迅还活着。至少,在这污浊的尘世之中,还有人能够为她的死而感到悲伤。而且,在那悲伤之后,涌射出的却是无尽的力量!

我决不会自负地同文人斗士相提并论,更不可能自视清高,唯吾独尊。但此时此刻,内心的这份感情,相信同鲁迅先生比起来,也不会相差甚远。只是区别在于,我没有力量,只有泪水和彷徨。而他,却有着一颗赤诚的热血之心和如猛浪般的熊熊怒火。

因此,我只能揩着泪,用无力的手指,掐着纤细的笔杆,挥下这潦草的字迹。

与鲁迅相对的,是那汨罗江下不屈的亡灵。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那种不同世俗合污共为的洁身情操,使我欲哭无泪,欲感无伤。他与鲁迅是不同的。在浊世面前,没有进行反抗,没有坚持信念,而是选择了以自己的死来逃避沉闷的难以呼吸的压迫。

我并不认为屈原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至少他辞别人世的方法绝非忠义。但或许,那是唯一的抉择。

屈原是爱着他的国家与君王的,但他没有为国而死,也没有为主效忠到最后一刻。因为,屈原依旧是屈原,而楚国,却不再是曾经的楚国了。楚怀王庸俗而无能,被陋习缠身而难以自拔;楚国,君主昏惑,奸臣当道,人心没落,危在旦夕。在这种境况之下,仅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改变的。也许正是因为出自对这一切的痛恨,和对国民的爱护,不愿亲眼体会亡国之痛的他,在心悲伤欲绝之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无能为力,我,又何尝不是呢?

任何薄弱的个体,都无力违抗社会潮流的冲击。即使你是对的,又有谁会相信呢?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我只能悲鸣。哀叹并不沉默的鲁迅,啼泣坠入江底的屈原。同时,也在心底默默赞颂像老贝尔曼一样的人的存在。尽管有一些只是美好的构想,尽管现实中并无范例,但我也必须悲鸣。

因为,我所能做的,只有这些。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