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1200字

2024-12-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也记不清是在哪儿看的什么唱歌比赛了,唯一留下印象的是最后发奖:金牌一人,银牌两人,铜牌三人,参与奖无数,我自己对“无数”这个词没有应有的概念,反正我只知道,先前那个被我耻笑许久的五音不全的选手也混到了“参与奖”的名头,我并不钦佩他的勇气,反而对这种随便的“参与”深恶痛绝。

由此,在我看来,“参与”并不是“遍地撒网”的代名词,相反是对那些能够扬长避短,不跟风盲从之人,最“实至名归”的褒奖。

莫名联想到走在大街上回避不了的大红色标语。总是以一种怪异且热情洋溢的方式写着“XX体育活动,人人都参与,共创美好社会”。暂且将后半句搁置不谈,我对“人人都参与,共创美好社会”。暂且将后半句搁置不谈,我对“人人都参与”就有一种极不情愿的忿忿,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或者说“可塑”)的体育健将,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参与所谓的“体育活动”,就如同我们不能让爱因斯坦去教音乐,也不能让贝多芬勉为其难地教体育是一个道理,若是强行让“老弱病残”“参与”体育活动了,结果恐怕也不尽人意!这种不符合人情道义的“参与”也是极无趣的!

诚然,这种“人人参与”相对而言是一种“重视与平等”,可这平等却有些强人所难!再有友人所劝,毕竟只是个宣传标语,口号式的而已,说白了连美化环境的作用都不起!友人笑我痴于较真了,我想了想,好像真是,诚惶诚恐的“一定改一定改”,心里却还存了那么一丁点儿不平:即便是“假大空”也不该如此自私地圈定所有人为“参与者”吧!

依我看,能参与的(或者扩大范围说是“想参与的”),定是要有那么一点点体育能力和足够的热情的,对这些人而言,体育或许不是“最大的长处”,但也绝非“短处”他们至少是有“扬长避短”的意识的!若是改“人人参与”为“愿者参与”是否更有人情味呢?

再想想,便一下想到了七八十年代的大学教育,其优秀之处便是对其“参与者”(或者说“大学生”更通俗些)“扬长避短”的要求。那时,还未成名的某名作家高考时,理科几乎一路红灯闪烁,而文科一类却是一帆风顺。这位未成名的名家照样踏入清华校园中文系,而后又是留校成为已成名的中文教授,再往后就是名扬中国文学界。

正因为照现在高考制度不断演变的局势,这种获得赞誉的事情发生概率微乎其微,所以我们更感叹于七八十年代大学教育的辉煌鼎盛:它让每个参与者有扬长避短的机会,有展现特长的机会,有功成名就的机会!这种存在“选择性”的参与是极有人情味儿的!

我反复在提“参与是一种扬长避短的行为”,因此到这里,我冲动地想提一提我一直很钦慕的薛晓微学姐的一大妙作《沉默》。撇去同样精妙的前半部分不谈,对于后文我是极有感触的,文中提到她对于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外语节宁可缄口不言,即便许多同学都有参与。我佩服于她敢于放弃的勇气,同时更崇拜她“不参与”相较于那种“不知扬长避短,盲目跟风”的愚举,不知要明智多少!我折服于她“不参与”的智慧。

综上的随谈,依我之愚见,“参与”是一种扬长避短,不盲目跟风的智举,而“深思熟虑,斟酌损益”的“不参与”也是一种理性的明智思考。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