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篇文章中,作者谈到“家”与“冢”两个象形文字的异同,不禁引发了我的几点 感想。“家”是人居住的地方,上面的“宀”像屋顶遮风挡雨,屋顶上的一点像炊烟袅袅,“豕”是圈中的猪羊和牲畜,一派温暖祥和之气。“冢”是指坟墓,让人 想到枋枋棺木,森森白骨。这截然相反的两种情景,字形却为何如此相似?仅是这一点的位置不同。可这决定生死两个世界的“一点”又是什么呢?
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生活场景,一片圆圆的低矮的茅草屋是古人的村寨,戴着骨制项链的女人在做饭,屋顶上炊烟袅袅,圈中有猪羊等驯化的牲畜,男人扛着工具从门外打猎或耕作回来,到“家”了,男人的脸上浮出笑意,“家”这个字诞生了。
紧挨着村寨,一片圆圆的土堆,那是村人的墓地,墓地这样近是怕饥饿的野兽扒食了亲人的尸骨,也怕死去的亲人孤单。因为野兽众多,疾病肆虐,坟包 很多,一个一个酷似村寨的茅草屋。是啊,茅草屋是活人的家,土堆是死人的家,怎么能不像呢?你看,又一个人死去了,他的屋顶不再有炊烟,圈中的猪羊被杀死 做了祭品,他被抬出草屋,埋进了土堆,这是他的新家“冢”。
炊烟和牲畜是古人对“家”和“冢”的区别,那对于现代人的家,这区别的“一点”又是什么呢?是感情和责任。家庭成员之间感情深厚,互尊互爱,体 贴宽容,父慈子孝,夫妻恩爱,这是其乐融融的一个“家”。一旦家人之间失去了感情这根纽带,人人只顾自己,年轻人不照顾老人,老人不照看孩子,夫妻反目, 孩子缺乏教育,这样的家即使是华屋美厦,又与坟冢有何区别呢?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有多少家庭正处在这种由“家”到“冢”的颓变中呢。
小家如此,大家也是这样。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曾几何时,人们忘记了“和谐相处”这关键的“一点”,为了一己私利,污染河流湖泊,毁坏森 林、湿地,甚至凡是能吃的动物都被抓来,成了餐桌上的下酒菜。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人们啊,当“利欲”这把血淋淋的钢刀向其他动物身上 扎去时,地球,我们这唯一的“家”不也正在一步步向坟冢迈进吗?
当我写完这些站到窗前时,又有两三个人正在外边那块不大的耕地里支了网,搜捕上次那只侥幸逃脱的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