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春满,悲欣交集1200字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人生走到这样的年龄阶段,是四顾苍茫,唯有目送。——《目送》

  龙应台的笔触是我素来喜欢的。不同于三毛的羁旅漂泊意,也不同于张爱玲的冷冽妖艳,更不同于席慕蓉如诗那般的淡雅精致,龙应台自有一份她的犀利潇洒。这份犀利潇洒在她的《野火集》里俯拾皆是,而在《目送》这本散文集里更多的则是淡淡悲欣意。

  就我个人而言,相比起《野火集》来,更喜欢《目送》多些。字里行间流露出岁月年轮驶过的痕迹,如美酒愈发历久弥香。往日的锋芒毕露在历经家庭变迁后渐渐变得柔软,笔调也渐渐由对社会的针砭时弊转为对生死大问的思考。

  相比起三毛,张爱玲这等传奇女子来,龙应台的文风显得更为清淡脱俗。虽不是最艳丽最奇葩的花卉,其引人侧目之处在于邻家那般亲近温馨之感。记录的东西必须是真实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情感。而龙应台的散文大多取材于生活琐事引起的所思所悟。所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抵如此。

  《目送》一书浸满回忆,能看到龙应台所度过的光阴岁月如影片倒带般一一呈现在眼里。父亲的离世和因此带来的一世懊丧,母亲的爱美和她的衰老痴呆,与儿子之间的愈来愈多的疏离和隔阂,凡此种种。除却与至亲之人的描述外,古老的风俗,奇异的花卉,空灵的诗歌,甚至是窗外啼哭的杜鹃也都是龙应台笔下之物。诉尽清淡,清淡中不失韵味。言尽生活,生活又仅仅岂是生活?

  《目送》这第一篇文章是读者们广为熟悉的,末尾里的话也被人喃念了千百次。“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渐行渐远渐无书。父母在那头的等待,子女似乎从未察觉过。直到再无机会。又如书中《如果》一文中,描述了作者想象着若父亲在世,让自己再度陪他返乡时会做的事情。“我会一路听他说话。”“我会陪他吃难吃的机舱饭。”“我会牵着他的手,慢慢地走。”“我会用我温柔的声音,附在他身旁说:‘爸爸,到家了。’”款款道来,如斯深情。倏忽间,仿佛回到父慈女孝的温馨场景里。可倏忽间,又被毫不留情的拉回现实,徒留怅然。不过南柯一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普天下最为悲哀的事,只恨醒悟太迟。等到两手空空,才幡然悔悟,而至亲已不在,任凭你千呼万唤。

  可生活又走得那么匆匆,只得让我们不断地在间隙中喘息。《胭脂》一文写道日渐衰老的母亲:“她垂下眼睛,是那种被打败的神情,两手交握,放在膝上,像个听话的小学生。跟‘上班’,是不能对抗的。”儿女们有无数个正当的理由离父母而去,不曾挥一挥手道别。而父母总一脸笑着,看着儿女们走向越来越远的功成名就。是的,为了儿女好,哪怕是越来越远。

  《目送》被称为“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上至父母,下至儿女。横跨三代,而代代与遗憾同行。但,再多的遗憾都只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心,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的和解。正如书中言道。花枝春满,悲欣交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