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偏向8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  
  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  
  ——苏轼  
  纵观青史,有的人坚定意志,朝着梦想,不断超越自我;有的人淡泊随缘,知足常乐。却都为后世所知。其实这两种人生观不过是灵魂的偏向不同罢了。  
  无论是灵魂偏向哪边,都是在实现自身的价值。  
  汉代的冯唐一生都在在不断超越自我,少年的他想以长剑避开开楱莽,一骑走遍天下,可无奈汉文帝好文,冯唐也就无用武之地,他却没有因此气馁。到汉是帝时,景帝喜用老成人,可冯唐却正年轻,所以又被弃置不用,这时的冯唐却在不断总结自身经验,希望有朝一日能有用武之地;等到汉武继位,武帝野心过勃勃多用年轻人,无奈其已老。  
  冯唐历经三代,还是一个良官,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在超越自己,完善自己,虽未被重用,但其坚持不懈,不断超越的精神实为后人的典范。  
  如果说不断超越自己的人的灵魂向左,那么灵魂偏向右边的人就是另一种境界。  
  无论是垂钓于濮水亦或是捉鳖于泥中,再或是梦蝶,庄子都是快乐的,他不愿涉足黑暗的官员场,去年名争夺利,尔虞我诈,他一生淡泊随缘,达到天人境界,不知会被多少人羡慕。  
  陶潜也是淡泊的典范。像陶潜一样生活,登高舒啸,临溪赋诗,种追南山,植杖耕耘,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庄子或陶潜都是按照自己的心去生活的人。或许他们没有建功立业,但他们这种人生,无颖是为人所想要的。  
  人的灵魂偏向不同,所以不管是超越自我还是淡泊随缘,都是可取的。  
  抱无枝头不改香的屈原是被人所钦佩的,泛舟吴淞江上的鲁望是为人所赞颂的;有锋芒必定露的张孝祥是让人所诚服的,韬光举晦的李唐是后人所敬重的。  
  不断超越自我是不断的前进,不断地完善自我,是“文死谏,武死战”的执着;淡泊随缘是回归自然,是体舒心宁的闲造。  
  我们在某此方面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另一些方面却又要珍惜捅有知足常乐。不论我们的灵魂偏向哪边,都需要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